下载APP
首页 > 中级经济师 > 备考指导 > 复习资料

2012年经济师考试初级人力资源辅导资料 工作分析

来源: 2012-04-18
普通

  2012年经济师考试报名在即,广大考生也开始了经济师考试复习准备,为了帮助您更好的通过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全面了解2012年经济师考试的相关重点,我们中华会计网特地为您汇编了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资料,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五章 工作分析

  1. 工作分析即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工作的职责,以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与工作有关的概念:

  工作:也称职务,是由一组在任务的构成及重要性方面都极其相似的职位构成。

  职位:也称岗位,是对某人所从事的职责及任务的规定。

  2. 工作分析的内容

  (1)工作设立的目的;(2)工作内容;(3)工作联系;(4)工作发生时间;(5)工作环境;(6)工作任职者要求

  (1)工作设立的目的;(2)工作内容,包括从事的工作活动和工作责任,以及如何完成工作;(3)工作联系。分为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两类。横向联系包括与部门内其他职位的工作联系,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或职位的工作联系以及与企业外部的工作联系;(4)工作发生时间,主要包括:工作时间安排是否有固定时间表,工作时间制度是什么,工作活动的频繁程度区分;(5)工作环境,包括:工作的自然环境、工作危险性以及工作的社会和心理环境;(6)工作任职者要求。

  3. 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人力资源规划;(2)人员招聘;(3)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工作评价;(6)薪酬管理;(7)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强调基于组织战略确定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结构。

  工作评价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根据工作分析提供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对职位的技能、强度、责任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定企业内职位的相对价值排序。

  通过工作分析,能根据各职位的不同特点将其进行划分,形成不同工作类别或工作族,为建立任职资格体系提供基础。

  4. 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制定工作分析计划中的各项内容:工作分析实施主体、工作分析信息收集的方法、收集信息的类型、具体实施的时间计划、工作分析的结果及其应用途径、所需费用等。

  企业内部信息:组织结构图、工作流程图、职位配置图、企业原有的对部门/职位的职责界定。

  工作流程图:可以提供比组织结构图更详细的工作信息,有助于工作分析人员明确在现有条件下企业中的工作输入与输出关系,对流程优化和调整非常重要。

  职位配置图: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中现有工作的人员配置情况,有助于工作分析人员更好地对诸如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等问题进行判断和处理。

  5. 通用的工作分析方法:①访谈法;②问卷法;③观察法;④工作实践法;⑤工作日志法;⑥文献分析法;⑦主题专家会议法。

  (1)访谈法:是目前在国内企业中运用最广泛、最成熟并且最有效的工作分析方法,是唯一适用于各类工作的方法。

  (2)问卷调查法:操作程序简单,成本较低,大多数企业都采取此方法来收集工作相关信息。

  五个阶段:①问卷设计;②问卷测试;③样本选择:针对某一职位进行分析时,若目标职位任职者较少(3人以下),则全体任职者均为调查对象,若任职者较多,则选取3-5人为宜;④问卷发放与回收;⑤问卷处理与运用。

  (3)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法、自我观察法、工作参与法三种。 优点:在于工作分析人员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成本低、经济实用,且易操作。

  (5)工作日志法:三个阶段:①准备阶段;②日志填写阶段;③信息分析整理阶段。优点:成本低、所需费用较少;对分析高水平与复杂的工作而言比较经济有效。 缺点:无法对日志的填写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任职者可能不会按照规定的填写时间及时填写工作日志;需要占用任职者足够的填写时间;信息可能记录不全。

  (6)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是指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优点在于分析成本较低,工作效率高。

  (7)主题专家会议法是指熟悉目标职位的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就目标职位的相关信息展开讨论,收集数据,验证并确认分析结果。 主题专家一般以5-8人为宜。

  6.职位说明书包括两个部分: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

  工作描述是对职位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加以规范的描述性文件。

  工作规范又称为任职资格,它界定了工作对任职者的教育程度、资格证书、工作经验、培训、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工作规范是对人的要求。

  知识要求:工作对任职者的知识要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来描述:与工作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企业知识、相关的政策法律知识及其他。

  编写工作描述,应注意:(1)明确职权范围;(2)描述职责时,语言应尽量具体、简明、避免歧义。

  编写工作规范,应注意:(1)应该制定职位标准去规范任职者;(2)用语要符合法律条文;(3)切记工作规范是对任职者的要求,而非对现有职位人员的要求;(4)一般所列出的任职资格是履行工作职责的最低要求。

  7. 工作研究是运用系统分析的发放将工作中不合理和不经济的因素排除,寻求更经济和更容易操作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基本目标就是避免在实践、人力、物料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浪费。

  工作研究包括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两项技术。

  方法研究包括三个部分:过程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

  时间研究是一种工作衡量技术。可以分为两类:整体时间研究和单元时间研究。整体时间研究把工作日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

  8. 作业能力,即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生理、心理特征。

  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1)生理因素,体力劳动的作业能力,随作业者的身材、年龄、性别、健康和营养状况的不同而异;(2)环境因素:通常是指工作场所范围内的空气状况、噪声状况和微气候等(温度、湿度、风速等);(3)工作条件和性质,包括四个方面:生产设备与工具、劳动强度、劳动企业、锻炼与熟练效应。

  9. 作业疲劳是指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由于连续工作致使身心劳累而引起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

  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疲劳,一种是心理性疲劳。

  当人们产生生理疲劳时,其外在表现为体力不足、鸡肉酸痛、工作效率下降等。

  当人们产生心理疲劳时,不仅表现为体力上的不足,还伴随多种感受体验,如无力感、注意力失调、意志衰退等。

  心理疲劳中的两种现象:心理阻滞,心理饱和。

  心理阻滞:即劳动者在从事需要保持一定警觉水平和稳定性注意的作业时,自发地产生及其短暂的停顿现象。这种阻滞往往与发生错误相联系,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

  心理饱和:即劳动者长时间从事单调、重复的生产活动时,心理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最后感到精疲力竭,以致无法继续作业的现象。

  作业疲劳产生原因:(1)工作环境因素,是引发疲劳最客观、最直接的原因;(2)生理因素,疲劳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决定了即使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们对疲劳的感觉性也不一样,性别、年龄都是能够导致对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的感受不同的因素;(3)心理因素。

  监测疲劳的基本方法分三类:生化法、生理心理测试法、他觉观察和主诉症状法。

  (1)生化法 不足在于测定时需要中止作业者的作业活动,容易给被测者带来不适应和反感。

  (3)他觉观察和主诉症状法,这种方法首先选定若干受试者,然后对他们进行若干天跟踪检查。在受试者上班时间内,每隔半小时询问其当时的疲劳特征及疲劳程度,最后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10. 劳动强度表明生产过程中的繁重和紧张程度,也可以说是劳动力消耗的密集程度。它是用来计算单位时间劳动力消耗的一个指标。

  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1)根据劳动时的氧气消耗划分,劳动时人体所需要的氧气量取决于劳动强度,且成正比例关系;(2)根据能量消耗划分;(3)根据劳动时一些生理指标变动情况划分;(4)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营养以及各种活动的能量代谢需要划分;(5)根据劳动强度指数划分。

  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劳动疲劳的措施:(1)改进操作方法;(2)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3)改善工作内容;(4)合理调节作业速率。

  (2)轮班制度:作业者在夜间的生理机能水平只有白班工作时的70%.

  休息日制度:通过肌腱反射机能办法对作业者的疲劳积累情况调查表明,从事不同劳动强度作业一天后,肌腱反射机能的恢复程度是不同的,连续高强度工作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故确保休息日制度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3)单调感的心理特征:疲劳,有“摆脱工作”的心理状态,在工作中想另外一件事。

  单调感的克服:操作设计,操作变换,突出工作的目的性。

  (4)合理调节作业速率的方法:①按照作业速率调整劳动组合;②短暂的间歇是适当速率水平的必要成分;③作业能力在一天中是变化的;④实行自主调节速率的工作方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精品课程

中级经济师-高效实验班

测评综合 高效备考

5200人已学免费试听
加入通关小分队
正保会计网校经济师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找组织

公众号

jingjishichinaacc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