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行业大洗牌——大私募强者恒强,小私募艰难求生
股灾一年以来,私募在市场和监管的双重压力下,开始了真正的行业大洗牌。同海外成熟市场一样,资源逐渐流向大型优质私募,而小私募出局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去年以来,私募无论从管理人数量、产品发行量还是管理规模来看,都出现了较大的增幅。其中,在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数量除了近3个月由于监管收紧总数略有下降以外,每月都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从2015年1月份的6974家上升至今年2月份的25979家,上涨了2.73倍。随后三个月在清理整顿中回落至5月底的23982家。发行产品数量则从2015年1月份的8846只,增加至2016年5月的30260只,一年时间上涨了2.42倍;管理规模(认缴资本)在2015年1月份为2.11万亿元,至今年5月底达到6.45万亿元,涨了2.06倍。
从上涨幅度来看,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是增长快,而实际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小私募管理的产品数量和规模都很小。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底,拥有20只以上产品的私募仅占总数的3.3%,而产品数量不超过3只的则占到76%。其中,淡水泉投资管理179只产品,展博投资、和聚投资、重阳投资、朱雀投资、星石投资、富善投资、理成资产、民森投资旗下产品数量均超过100只。
管理规模较大的私募在规模扩张的速度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股灾以后,业绩不错的大型私募受到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追捧,未来这一趋势还会更加明显。”上海一位中型私募负责人表示。根据统计,管理规模越过20亿元大关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私募数量上升快,从去年一月份的43家上升到今年5月底的112家。而同期管理规模在50~100亿元之间的私募从60家增加至127家,涨了1.12倍,管理规模在20~50亿元以上的私募从168家涨至348家,翻了一倍。
从管理规模排名靠前的私募来看,多家已经拥有全天候的产品线,投资标的覆盖股票、债券、商品期货、新三板等多个市场。上海一家百亿级别的私募从股票策略起家,产品线逐渐丰富至今基本健全。而从去年开始,由于看好定增市场,该私募重点发行该类产品,规模快速上升,如今定增类产品规模已接近半壁江山。
“从海外成熟市场情况来看,对冲基金十亿美元俱乐部的成员掌握着行业内大约90%的资产,国内也会呈现这个趋势。而海外金融机构相当多元化,在捕捉更多市场机会的同时还不忘分散风险。”一位券商私募研究人员表示。大私募多元化发展迅速扩规模,而小私募家底儿薄日子更加艰难,在股灾之后市场低迷之际这种情况也更加明显。据了解,北京和聚投资受益于这一轮牛市,规模增长了将近十倍,由于业绩突出更加容易募到资金,目前也在着力发展定增类产品。而小私募则问题百出,加之市场监管的双重压力之下不少私募已经出走。有些私募刚成立没多久,核心人员又回流到了公募等老东家。
整体来看,经历了一场股灾之后,私募的存活率不容乐观。据格上理财统计,历经2015年市场的火热与巨幅波动后,阳光私募机构存活率仅为84.87%,拉长时间来看,截至到2016年5月31日,运行满三年的私募机构存活率为66.26%,较2015年底69.6%有所下降。停止运作私募机构的平均存续期为5.8年,管理规模低于10亿的机构占比高达九成以上。
基金从业考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正保会计网校会及时更新相关资讯,为广大考生提供备考支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