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物质资料生产
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1)人的劳动: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未经加工的;经过加工的)。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

【注意】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注意】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3.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方面的经济关系,是以一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
|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
(1)奴隶制生产关系
(2)封建制生产关系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
(1)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3)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
4.社会生产方式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
社会生产方式。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关系 |
具体内容 |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①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 |
|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
①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时,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3)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4)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5.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 |
概念 |
关系 |
| 经济基础 |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
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
| 上层建筑 |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社会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
客观经济条件
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客观经济规律都是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
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注意】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任由经济规律摆布。
3.社会经济规律的类型
类型 |
举例 |
| 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
| 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
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价值规律 |
| 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
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 |
【例题·单选题】(2021年)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自然资源分布状况
D.国家政治体制
|
 |
 |
|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方面的经济关系,是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