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 法律规范是法律构成的基本单位,具体体现法律的属性,实现法律的功能。 |
(二)特征 | 1.法律规范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 2.法律规范规定主体的行为模式,具有可重复适用性和适用的普遍性; 3.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确定性程度高。 【口诀】权义法普遍可操作、可重复用。 |
(一)概述 | 形式 | 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文字表述形式,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基本构成要素;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
内容 | 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内容。 | |
载体 | 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法律规范额载体。 | |
(二)其他法律要素 | 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内容,但法律条文的内容还可能包含其他法律要素,如法律原则等。 | |
(三)对应关系 | 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也不是一一对应的。 |
划分标准 | 分类 | 表述形式 | 举例 | |
为主体提供行为模式的方式 | 授权性规范 | “可以……” “有权……” “享有……权利” |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 |
义务性规范 | 命令性 | “应当/必须……” “有……义务” |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 |
禁止性 | “不得……” “禁止……” |
法人的实际情况与登记的事项不一致的,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
划分标准 | 分类 | 表述形式 | 举例 |
是否允许当事人进行自主调整及按自己的意愿设定权利和义务 | 强行性规范(不允许任意变动和伸缩) | 通常,义务性规范都是强行性规范。 “应当……” “必须……” |
《证券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证券公司必须将其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承销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做市业务和证券管理业务分开办理,不得混合操作。 |
任意性规范(允许) | “可以……” |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
划分标准 | 分类 | 表述形式 | 举例 | |
内容的确定性程度 | 确定性规范 | 绝大多数属于此种规范 |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 |
非确定性规范(需要引用其他法律规范来说明或补充) | 委任性 | “由……规定” |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规则由国务院规定。 | |
准用性 | “参照……规定” “依照……规定” |
供用水、供用气、供用热力合同,参照适用供用电合同的有关规定。 |
1.假定 | 指法律规范所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它将法律规范的作用与一定的事实状态相联系,指出在发生何种情况或具备何种条件时,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开始发挥作用。 |
2.模式 | 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规则,包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分别对应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 |
3.后果 | 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以表达法律规范对主体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后果分为肯定式的法律后果(合法后果)和否定式的法律后果(违法后果)。 |
【提示】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上,假定、模式是后果的前提,后果是对主体遵守或违反假定和模式的评价。 |
【例题1·单选题】(2022年)《民法典》规定:“设立营利法人应当依法制定法人章程”。该法律规范属于( )。 A.授权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 D.命令性规范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规范。命令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规定主体应当或必须作出一定积极行为的规范,其立法语言表达通常为“应(当)……”“ (必)须……”“有……义务” 等。 |
【例题2·单选题】(2021年)属于法律构成的基本单位,并具体体现法律属性,实现法律功能的是( )。 A.法律制度 B.法律文件 C.法律规范 D.法律条文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规范的概念。法律规范是法律构成的基本单位,具体体现法律的属性,实现法律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