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 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客观题常考点】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统治阶级
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法就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2)“国家意志”
法体现的不是统治阶级的一般意志,而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国家意志性 |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也是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的两条途径 |
国家强制性 |
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守的效力 |
规范性 |
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1)法具有为人们提供行为模式、标准的属性
(2)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利益导向性) |
明确公开性 |
法有明确的内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可预测性) |
普遍约束性 |
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获得普遍遵守的效力
|
 |
 |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B,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
知识点2 法的分类和渊源★★
一、法的分类
标准 |
分类 |
备注 |
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 |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
(1)成文法是有权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成文法主要指习惯法、判例法等
(2)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在没有明确法律依据时,习惯和判例中的内容不能成为法 |
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 |
根本法和普通法 |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立法的依据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通常需要经过比普通法更为严格的程序 |
法的内容 |
实体法和程序法 |
(1)实体法具体规定了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如《民法典》
(2)程序法规定了为保障法律主体实体权利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程序,如《民事诉讼法》 |
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 |
一般法和特别法 |
(1)一般法是在一国领域内对一般自然人、法人、组织和一般事项都普遍适用的法律
(2)特别法是只在一国的特定地域内或只对特定主体或只在特定时期内或只对特定事项有效的法律 |
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 |
国际法和国内法 |
(1)国际法主要调整的是国家间的相互关系
(2)国内法调整的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关系 |
法律运用的目的 |
公法和私法 |
(1)公法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如刑法
(2)私法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如民法、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