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单项选择题 | 多项选择题 | 合计 |
2017年 | 4题4分 | 1题2分 | 5题6分 |
2018年 | 3题3分 | 1题2分 | 4题5分 |
2019年 | 4题4分 | 2题4分 | 6题8分 |
2020年 | 4题4分 | 2题4分 | 6题8分 |
2021年 | 3题3分 | 1题2分 | 4题5分 |
【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1.(2020、2016、2012年)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建立生产组织 B.确立分配关系 C.进行商品交换 D.物质资料生产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为人类提供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和生存资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2.(2012、2008年)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 A.人的劳动 B.劳动资料 C.自然条件 D.劳动对象 E.生产关系 | ||
![]() | ||
![]() | ||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需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①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②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③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
3.(2017年)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 A.人的劳动 B.劳动资料 C.自然环境 D.劳动对象 | ||
![]() | ||
![]() |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生产。人的劳动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
4.(2018年、2011年、2008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 A.市场范围的扩大 B.商品交换的繁荣 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变革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
5.(2013、2009、2007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A.消费 B.交换 C.生产 D.分配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
6.(2011年)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 )。 A.生产 B.消费 C.交换 D.分配 | ||
![]() | ||
![]() |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是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
7.(2017年)社会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社会意识形态 C.国家的形成 D.生产工具的变革 | ||
![]() | ||
![]() |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关系是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 |
8.(2007年)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 ||
![]() | ||
![]() | ||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而封建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
9.(2018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 )。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规律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
10.(2014年)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 B.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性质 C.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完全对立的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选项A错误。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选项D错误。 |
11.(2020、2013年)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 )。 A.上层建筑 B.社会制度 C.意识形态 D.经济基础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的概念。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
12.(2020年)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 )。 A.上层建筑 B.经济结构 C.经济体制 D.经济制度 | ||
![]() | ||
![]() |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的含义。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
13.(2014年)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 )。 A.社会生产关系 B.法律制度 C.政治制度 D.生产资料所有制 E.社会意识形态 | ||
![]() | ||
![]() | ||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的含义。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
14.(2020、2013年)在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过程中,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阶级矛盾 D.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E.各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矛盾 | ||
![]() | ||
![]() | ||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
15.(2010、2008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的变化开始。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
16.(2019年)关于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经济规律的产生都需要以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为基础 B.经济规律不会随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在特定条件下,经济规律可以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D.只要具备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经济规律都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 E.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任由其摆布 | ||
![]() | ||
![]() | ||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客观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任由经济规律摆布。 |
17.(2019年)在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各个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按劳分配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经济规律。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
【知识点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1.(2018年、2015年)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科学技术进步 C.国家政权更迭 D.人们意识形态改变 | ||
![]() | ||
![]() |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
2.(2018年)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 C.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各阶级的政治斗争 D.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E.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 ||
![]() | ||
![]() | ||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所以C项错误。 |
3.(2014年)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 )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A.蒸汽机 B.信息技术 C.电、电机和内燃机 D.核能技术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
4.(2012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 )。 A.生产相对过剩 B.需求相对过剩 C.需求绝对过剩 D.生产绝对过剩 | ||
![]() | ||
![]() |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这种生产过剩不是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的相对过剩。 |
【知识点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2013年)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曾出现过的基本社会经济形态有( )。 A.个体经济 B.自然经济 C.商品经济 D.计划经济 E.市场经济 | ||
![]() | ||
![]() | ||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社会经济形态。 |
2.(2011年)在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基本经济形态中,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是( )。 A.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 C.商品经济 D.自然经济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
3.(2010年)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商品经济的直接目的是( )。 A.配置资源 B.扩大生产 C.获得利润 D.商品交换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经济的概念。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
4.(2020、2008年)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包括( )。 A.市场的发育 B.经济制度的变革 C.社会分工 D.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E.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 ||
![]() | ||
![]() | ||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包括:(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
5.(2019、2014年)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 )。 A.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科技进步 C.国家产生 D.社会分工 | ||
![]() | ||
![]() | ||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
6.(2016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 )。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出现了专门从事货币融通的金融家 | ||
![]() | ||
![]() |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
7.(2017年)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
![]() | ||
![]() |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这就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选项A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选项C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
8.(2012年)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仍需实行商品经济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未发生根本变化 B.产品分配方式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未发生根本变化 C.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广泛存在着社会分工 D.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单位仍是具有各自利益的经济实体 E.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仍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 ||
![]() | ||
![]() | ||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尽管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产品分配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这是因为,在现阶段,广泛存在着社会分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单位还是具有各自利益的经济实体,各种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
【知识点四】市场与市场体系 1.(2017年)下列市场中,属于要素市场的有( )。 A.劳动力市场 B.农产品交易市场 C.房地产市场 D.生产资料市场 E.技术信息交易市场 | ||
![]() | ||
![]() | ||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资金(金融)、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等市场。 |
2.(2015、2014、2011、2010年)完善的市场体系所须具备的功能有( )。 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B.调整经济利益关系 C.产生并传递市场信息 D.反映商品市场价值 E.调控宏观经济 | ||
![]() | ||
![]() | ||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完善的市场体系须具备的功能。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具备的功能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经济联系功能、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功能、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社会评价功能。 |
3.(2017年)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商品与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了其具有( )功能。 A.经济联系 B.社会评价 C.信息产生和传递 D.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
![]() | ||
![]() |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功能。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
【知识点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2008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起( )作用。 A.辅助性 B.先导性 C.决定性 D.平衡性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起决定性作用。 |
2.(2019年)关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相互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性质上完全相同的概念 B.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商品经济是发达的市场经济 D.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 E.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 ||
![]() | ||
![]() | ||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是: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实现充分发展后将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
【知识点六】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2019年)在任何社会经济活动中,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中心问题和重要前提是( )。 A.理顺分配关系 B.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C.扩大市场范围 D.调整消费结构 | ||
![]() | ||
![]() |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 |
2.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包括( )。 A.市场配置方式和指令性计划配置方式 B.市场配置方式和指导性计划配置方式 C.市场配置方式和计划配置方式 D.指令性计划配置方式和指导性计划配置方式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包括市场配置方式和计划配置方式。 |
3.(2019年)规定着一国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质的是( )。 A.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B.经济制度的性质 C.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D.历史文化传统 | ||
![]() | ||
![]() |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经济制度的性质规定着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质,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制约着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及调控方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着经济体制的各种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4.(2015年)一国在选择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结合本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 B.采用世界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方式 C.采用世界最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方式 D.仅考虑与本国基本经济制度相匹配的方式 | ||
![]() | ||
![]() |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非是与某种特定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直接对应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在选择过程中以一种方式为基础进行。但不论一国选择哪种方式,都离不开本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