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经济基础知识(初级)》考前预测试卷答案解析
2016年《经济基础知识(初级)》考前预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参见教材P1.
2.D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参见教材P5.
3.D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A 的说法错误。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B的说法错误。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C的说法错误。参见教材P9.
4.C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参见教材P12.
5.A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寡头的统治。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参见教材P15.
6.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民族资本的改选。我国对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和平赎买政策。参见教材P19.
7.C
【解析】本题考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参见教材P20.
8.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参见教材P23.
9.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见教材P26.
10.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法人财产权指的是财产的运营权。参见教材P32.
11.C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基金。消费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它的实物形式为一年内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总和。参见教材P38.
12.B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参见教材P43.
13.D
【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解。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并通过对市场的调控来实现。参见教材P44.
14.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有政府宏观调控。参见教材P45.
15.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参见教材P50.
16.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经济规则制度的趋同或认同过程。参见教材P51.
17.D
【解析】本题考查“免费搭车”的概念。由于公共物品存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理性的个人倾向于由他人付费,而自己坐享其成,这就是“免费搭车”。参见教材P58.
18.A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基本职能。当某些产品不能通过市场机制供应、亦不能通过社会成员自愿的非市场交易供给情况下,这时市场完全失灵,即使起作用也是低效的,此时应由政府发挥资源配置的职能。参见教材P61.
19.C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支出分类的方法。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类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参见教材P65.
20.B
【解析】本题考查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付出财政资金却不能得到直接的补偿,不存在等价交换问题,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参见教材P68.
21.A
【解析】本题考查购买性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性支出在市场上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相交换,这种支出会扩大和增加社会需求,直接刺激社会生产规模扩大,引起生产结构的变动和调整,成为拉动社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对社会生产与就业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用两年多的时间增加四万亿元投资,这必将直接带动生产和就业规模的扩大。参见教材P68.
22.D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这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和反映中央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宏观调控的能力。即35916/68518×100%=52.4%。参见教材P71.
23.A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发行公债的目的。政府发行公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参见教材P73.
24.D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固定性。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课税对象及每一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数额是相对固定的,是以法律形式事先规定的。征收机关只能按预定标准征收而不能随意征收;纳税人取得了应税收入或发生了应税行为后,必须按规定标准如数缴纳,不能拖延时间或改变缴税标准。D选项属于税收的强制性特征。参见教材P76.
25.D
【解析】本题考查比例税率的优点。比例税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征收效率高。累进税率的优点是税负公平,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参见教材P73.
26.A
【解析】本题考查增值税的计算。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7000×17%=1190(万元)参见教材P81.
27.C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预算编制。预备费根据预算法规定,按中央本级预算支出的1%~3%设置。参见教材P89.
28.C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预算调整。我国预算法规定,中央预算调整法案必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参见教材P91.
29.A
【解析】本题考查代用货币。代用货币是指代表金属实物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成金属实物货币的货币形态,代用货币包括银行券和辅币。参见教材P94.
30.C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层次。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分为三个层次。现实中的货币既包括流通领域内的现金,也包括在银行体系内的存款,甚至各种票据及其他信用流通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货币的替代物参与流通,执行着货币的某些职能。目前各国通常依据流动性的不同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由此产生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M1包括流通中货币和单位活期存款。参见教材P98.
31.C
【解析】本题考查信用的内涵。信用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信用是单向的价值运动;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紧密相连的经济范畴。参见教材P101.
32.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当前金融中介体系的结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组成部分。参见教材P106-107.
33.C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最特殊的参与者和交易中介机构,它们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买方和卖方。参见教材P109.
34.C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市场的分类。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主要有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参见教材P110.
35.B
【解析】本题考查复利计息。复利条件下,本息和利率Pt=P0×(1+i)t=100000×(1+5%)2=110250(元),利息=110250-100000=10250(元)参见教材P113.
36.A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的升贴水。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常常不一致。如果货币的期汇比现汇贵,则称该货币远期升水;如果期汇比现汇便宜,则称该货币远期贴水;如果两者相等,则称为平价。此题中美元的期汇比现汇便宜,所以美元远期贴水。参见教材P116.
37.B
【解析】本题考查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参见教材P117.
38.B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收支差额。综合差额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综合情况,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的压力。参见教材P119.
39.C
【解析】本题考查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按低级到高级、粗略到精确顺序排列的数据计量尺度是: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参见教材P121.
40.A
【解析】本题考查定类尺度。定类尺度只能按照客观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分类,各类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平等且相互排斥的。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一个人要么是男,要么是女,只能属于其中一类。参见教材P121.
41.D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调查。全面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参见教材P123.
42.C
【解析】本题考查抽样调查的特点。抽样调查的时效性强表现在抽样调查可以迅速、及时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由于工作量小,调查的准备时间、调查时间、数据处理时间等都可以大大缩短,从而提高数据的时效性。与普查等全面调查相比,抽样调查可以频繁地进行,随着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及时取得有关信息,以弥补普查等全面调查的不足。参见教材P124-125.
43.C
【解析】本题考查统计数据的误差及误差的来源。统计数据的误差通常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误差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类。代表性误差主要是指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这类误差通常是无法消除的,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登记性误差是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从理论上讲,这类误差可以消除。参见教材P128.
44.A
【解析】本题考查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结构。各部分的比例之和等于1,不可能大于1.所以答案是A.参见教材P132.
45.C
【解析】本题考查累积频数中向上累积的方法。向上累积就是从类别顺序的开始一方向类别最后一方累加频数。82%+10%=92%,所以“满意”的占10%。参见教材P133.
46.A
【解析】本题考查统计分组的内容。在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组距分组,B的说法错误。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C的说法错误。组距与组数成反比关系,组数越多,组距越小,D的说法错误。参见教材P136.
47.A
【解析】本题考查中位数的计算。首先将销售额从小到大进行排列:78 92 128 130 134 166 176 181 195 199,中位数的位置为(10+1)÷2=5.5,中位数为(134+166)÷2=150(亿元)参见教材P140.
48.A
【解析】本题考查离散系数。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等都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其数值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原变量值本身水平高低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们与原变量值的计量单位相同,采用不同计量单位计量的变量值,其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也就不同。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参见教材P144.
49.B
【解析】本题考查指数体系的计算。根据题干可以列出“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由于销售额提高了28.8%,所以销售额指数为128.8%,价格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12%,所以价格指数为112%,由此计算出销售量指数=128.8%/112%=115%,所以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115%-1=15%。参见教材P148.
50.D
【解析】本题考查会计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方面。参见教材P153.
51.D
【解析】本题考查会计基础。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参见教材P157.
52.B
【解析】本题考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参见教材P158.
53.A
【解析】本题考查重置成本的概念。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参见教材P160.
54.D
【解析】本题考查权益类账户的记账规则。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参见教材P162.
55.D
【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币种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D的说法有误。参见教材P166.
56.B
【解析】本题考查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库存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及盈亏情况。参见教材P176.
57.C
【解析】本题考查资产负债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照资产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照求偿权顺序排列。参见教材P179.
58.A
【解析】本题考查利润表的概念。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参见教材P180.
59.A
【解析】本题考查现金流量的变动。现金流量是指一定会计期间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现金流入流出就会引起现金数额变动。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或将库存现金存入银行以及用现金购买现金等价物或者将现金等价物出售取得现金,属于现金内部不同项目的增减变动,不产生现金流量。参见教材P181.
60.A
【解析】本题考查法的特征。法的特征有:(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3)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5)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6)法是具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参见教材P186.
61.D
【解析】本题考查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法律清理、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参见教材P188.
62.A
【解析】本题考查法对人的效力。近代以来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采用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所以B错误;C项违背了属人原则;D项违背了属地原则。参见教材P189.
63.C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宪法是整个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其他部门法的制定依据,所以是效力层次最高的法律。参见教材P191.
64.B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主体的特征。行政主体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行政机关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力,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但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2)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行政主体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独立地对外发布决定和命令,独立采取行政措施等。(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行使审判权的是人民法院,B的说法有误。参见教材P195.
65.C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拘留的对象。行政拘留处罚在适用对象上,一般只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自然人,但不适用于精神病患者、不满14岁的公民以及孕妇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一周岁以内的婴儿的妇女,同时也不适用于我国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参见教材P196.
66.D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复议基本制度。具体行政行为不因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而停止执行。参见教材P198.
67.D
【解析】本题考查民事行为能力分类。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参见教材P204.
68.A
【解析】本题考查特别诉讼时效。以下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参见教材P211.
69.D
【解析】本题考查审判监督程序。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参见教材P219.
70.A
【解析】本题考查仲裁法的一般原则。仲裁法的一般原则:自愿原则、仲裁独立原则、仲裁一裁终局原则、仲裁保密原则。参见教材P221-222.
二、多项选择题
71.CDE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参见教材P1.
72.ACD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参见教材P12.
73.ABDE
【解析】本题考查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有五个方面:(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选项C错误,垄断资本主义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受到政府的全面干预。参见教材P14.
74.AC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参见教材P22.
75.BCDE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继土地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这种调整,不是改变也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只是改变了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由相对集中的统一经营改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户经营。参见教材P33.
76.ACD
【解析】本题考查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参见教材P37.
77.ACD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参见教材P48.
78.AB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类型。经济全球化可以具体划分为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参见教材P50.
79.ACDE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基本特征。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弥补市场失效、提供公平服务、非营利性、法治性。参见教材P60 .
80.ACDE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经济体制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其中经济发展,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使财政收入不断增长,这为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国家要进行救助,财政支出规模会超常扩大;调整福利标准,如社会保障制度若实行高标准、高福利制度,则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相对要高;老年人口比重变化,使政府开展医疗卫生等服务的支出会增加。参见教材P66-67.
81.ACDE
【解析】本题考查一般性财政收入。一般性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收费、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债务收入和专用基金收入属于特殊性财政收入。参见教材P69.
82.AD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分类。从量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面积、容积、体积或件数为计税依据的税类,多采用定额税率。资源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等属于从量税。从量税的应纳税额与价格没有关系,计算比较简便。参见教材P80.
83. ABCE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预算的分类。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组成。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如维持政府机关运转的日常活动经费支出等;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如政府贷款及偿还国债等支出。参见教材P87.
84.ABCE
【解析】本题考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参见教材P92-93.
85.ACDE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制度的演变中不兑现纸币本位制的特点。不兑现纸币本位制的特点:黄金非货币化、货币供给的信用化、货币的多样化。其中流通中的现金或通货,是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和硬币,黄金已从国内流通领域中退出。各国均以不同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来制定和调整汇价。所以本题选ACDE.参见教材P98.
86.ACE
【解析】本题考查信用的形式。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或债券属于直接信用,商业企业对客户赊销商品也是属于直接信用。选项BD都经过了金融中介机构,属于间接信用。参见教材P102.
87.ABC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有:(1)信用中介;(2)支付中介;(3)信用创造。参见教材P103-104.
88.ACDE
【解析】本题考查构成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构成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金融中介、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参见教材P108.
89.AE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风险中的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而致使收益下降甚至本金受损的风险,也包括因银行利率上升所导致的金融工具价格下跌,致使持有者的金融资产价值受损的风险。参见教材P111.
90.BDE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货币当局应在外汇市场上购进外汇,增加外汇储备,消除超额外汇供给,宜采取扩张的货币财政政策,使本币升值等。选项AC是调节国际收支逆差采取的政策措施。参见教材P120.
91.AB
【解析】本题考查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都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通常用文字表述,其结果表现为类别,因而可统称为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参见教材P122.
92.ABCD
【解析】本题考查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通常以绝对数的形式来表现,因此又称为绝对数,如土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年末人口数等。选项E属于平均指标。参见教材P122.
93.BCDE
【解析】本题考查搜集第一手统计数据的方法。搜集第一手统计数据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登记法、电话回访法、网络调查法、试验设计法。查阅年鉴法属于搜集第二手统计数据的方法。参见教材P126-127.
94.BCDE
【解析】本题考查统计表的设计。对于没有数字的表格单元,一般用“一”表示,一张填好的统计表不应出现空白单元格。参见教材P139.
95.BDE
【解析】本题考查算术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计算和运用算术平均数须注意:(1)算术平均数同时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各组数值的大小;各组分布频数的多少。(2)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参见教材P142.
96.ACDE
【解析】本题考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作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除了能反映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反映通货膨胀状况;(2)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3)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参见教材P151.
97.BCD
【解析】本题考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参见教材P155-156.
98.ABE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情况,主要有以下九种情况:(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等额增加;(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3)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等额减少;(4)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5)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7)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8)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所以选项ABE正确。参见教材P161.
99.ABCD
【解析】本题考查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选项E错误,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参见教材P185-186.
100.DE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规则按规则的内容不同分: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按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分: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按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分:强行性规则、任意性规则。参见教材P187.
101.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要形成五方面的体制,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参见教材P191.
102.ABDE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诉讼的原则。行政诉讼的原则有:(1)当事人选择复议原则;(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3)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4)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5)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6)被告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原则。参见教材P198-200.
103.ABCE
【解析】本题考查无效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的类型:(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单方行为(抛弃财产);(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行为;(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所以选项D不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参见教材P206.
104.ABC
【解析】本题考查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继续履行、违约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等。参见教材P209.
105.BDE
【解析】本题考查公开审判制的例外。以下情形不公开审判:(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3)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4)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参见教材P2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