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初级经济师 > 复习指导 > 复习资料

2015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冲刺考点:货市均衡的标志

来源: 职业培训教育网整理 2015-11-02
普通

2015年经济师考试时间是11月7日,现在已经是冲刺阶段了,职业培训教育网特整理了2015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冲刺考点,希望对您备考有帮助!

货市均衡的标志

如何衡量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求是否实现了均衡要求,均衡程度如何呢?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达到货币均衡呢?

衡量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标准也要从现实经济状况出发,从生产状况、市场交易、物价水平、储蓄投资状况等经济变量中寻求货币均衡的标志。目前,理论界提出的货币均衡标志主要有:

(1)物价水平变动率。货币需求量是经济中客观必要的货币量,由一定时期的商品、劳务总额决定。货币供给必须适应这种客观的商品、劳务总额。如果货币供给量超过货币需求量,过多的货币去追求较少的商品和劳务,必然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水平完全受市场状况决定而公开变动,货币供求的失衡可能直接反映在物价水平上。因此,社会的物价指数便成为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重要标志。一般地说,物价稳定,说明货币供求基本平衡,物价上涨或下跌表明货币供求不平衡,而且物价上涨或下跌的幅度,表明货币供求失衡的程度。在国家对物价实行行政管理的条件下,物价水平并不直接接受市场供求的制约。当货币供给过度时并不会通过物价上涨来表现,而是表现为商品凭票供应,黑市活跃,多重价格及强迫储蓄。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价格体系的改革,价格从逐渐放开到完全放开。因商,物价水平变动率正逐渐成为我国货币均衡的标志。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货币流通速度即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是影响货币必要量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供求失衡,在物价水平上升的同时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而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反过来促进物价更进一步上涨,它表明货币供求失衡状况更为严重。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物价受到行政控制,过多的货币在开始阶段不能通过物价上涨来表现,在这种情况下,物价水平变动就无法反映货币均衡状况。根据信用货币流通规律,过多的货币供应量如果不能通过物价水平反映出来,就会由于找不到购买对象而滞存流通领域,导致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流通次数的减少——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不足,而又要按照计划规定的商品价格完成计划规定的商品流转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单位货币的周转速度就必然加快。

可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或物价受到完全管制时,货币流通速度是衡量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标志:货币流通速度稳定,货币供求基本均衡;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或减慢,表明货币供求失衡,而且加快与减慢的程度反映货币供求失衡的程度。

(3)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根据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可知,经济体制稳定,货币流通速度既定时,由一定时期的商品、劳务总额决定货币需要量。因此,当国民经济增长,商品劳务可供量增加时,货币需求也会增加,货币供给随之相应地增加。要保持实际中货币的均衡就要求货币供给增长率符合国民生产总值客观增长状况。所以,可以将货币供给的增长是否与国民生产总值相符作为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准。一般情况下,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是趋向一致的,如果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大大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就一定存在着货币失衡了。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衡量货币均衡还可以有不同的、特殊的衡量标志。如银行的储备存款动态,市场商品交易状况,金融市场投资情况,财政政策手段的运用都可以从某一侧面来表示货币是否均衡。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精品课程

初级经济师-高效实验班

测评综合 高效备考

4180人已学免费试听
加入通关小分队
正保会计网校经济师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找组织

公众号

jingjishichinaacc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