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从业资格 > 复习指导 > 备考经验 > 风险管理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三章第三节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七

普通 来源:正保会计网校 2014-09-04

  正保会计网校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充分备考,整理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梦想成真!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3.3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3.3.3 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实现对风险“防患于未然”的一种“防错纠错机制”。

1.风险预警的程序和主要方法

(1)风险预警程序

风险预警是各种工具和各种处理机制的组合结果,无论是否依托于动态化、系统化、精确化的风险预警系统,都应当逐级、依次完成以下程序:

①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收集与商业银行有关的内外部信息,包括信贷人员提供的信息和外部渠道得到的信息,并通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息系统进行储存。

②风险分析。信息通过适当的分层处理、甄别和判断后,进入到预测系统或预警指标体系中。预测系统运用预测方法对未来内外部环境进行预测,预警指标经过运算估计出未来市场和客户的风险状况,所输出的结果与预警参数进行比较,以便作出是否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警报的判断。

③风险处置。风险处置是指在风险警报的基础上,为控制和最大限度地降低商业银行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按照阶段划分,风险处置可以划分为预控性处置与全面性处置。预控性处置是在风脸预警报告已经作出,而决策部门尚未采取相应措施之前,由风险预警部门或决策部门对尚未爆发的潜在风险提前采取控制措施,避免风险继续扩大对商业银行造成不利影响。全面性处置是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类型、性质和程度进行系统详尽的分析后,从内部组织管理、业务经营活动等方面采取措施来分散、转移和规避风险,使风险预警信号回到正常范围。

④后评价。风险预警的后评价是指经过风险预警及风险处置过程后,对风险预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发现风险预警中存在的问题(如虚警或漏警),深人分析原因,并对预警系统和风险管理行为进行修正或调整,因此对于预警系统的完善十分重要。风险预警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等技术来检验其有效性,包括数据源和数据结构的改善。同时改进预警指标和模型,包括模型解释变量的筛选、参数的动态维护等。

  相关链接: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汇总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章节练习题汇总

打开APP 订阅最新报考消息
0 0 0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报考指南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热销好课

银行初级-机考模拟系统

银行初级-机考模拟系统

熟悉考场 拒绝意外

了解详情260元/科

关注公众号

正保金融大讲堂公众号

截图保存到相册

微信识别二维码

接收更多考试资讯

有奖原创征稿
0
55
0
0
评论
客服 首页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