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从业资格 > 复习指导 > 备考经验 > 风险管理

银行从业考试《风险管理》第一章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管理二

普通 来源:正保会计网校 2014-02-10

  正保会计网校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充分备考,整理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梦想成真!

第一章 风险管理基础

第一节 风险与风险管理

  针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殊性,从其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角度,要更加关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就重在分析不同风险状况或条件下,商业银行可能遭遇的损失规模,以及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在统计上表现为概率)。

  尽管风险与损失有密切联系,但根据风险的含义及产业实践,风险虽然通常采用损失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损失规模来计量,但绝不等同于损失本身。严格来说,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反映的是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实际结果;而风险却是一个明确的事前概念,反映的是损失发生前的事物发展状态,在风险的定量分析中可以采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计算出损失规模和发生的可能性。因此,风险和损失是不能同时并存的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将风险误解为损失的危害在于将发生损失之前的风险管理和损失真实发生之后的善后处置相混淆,从而削弱了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做到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将风险关口前移,主动防范和规避风险。

  在实践中,通常将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预期损失( Expected Loss,EL)、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UL)和灾难性损失(Stress Loss,SL)三大类。

  预期损失是指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预见到的损失,通常为一定历史时期内损失的平均值(有时也采用中间值);非预期损失是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和持有期内)计算出的对预期损失的偏离,是商业银行难以预见到的较大损失;灾难性损失是指超出非预期损失之外的可能威胁到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重大损失。

  商业银行通常采取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的方式来应对和吸收预期损失;利用资本金来应对非预期损失;对于规模巨大的灾难性损失,如地震、火灾等,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转移风险;但对于因衍生产品交易等过度投机行为所造成的灾难性损失,则应当采取严格限制高风险业务/行为的做法加以规避。

  本书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阐述主要侧重于风险与损失这个角度。

  相关链接: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汇总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章节练习题汇总

打开APP 订阅最新报考消息
0 0 0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报考指南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热销好课

银行初级-机考模拟系统

银行初级-机考模拟系统

熟悉考场 拒绝意外

了解详情260元/科

关注公众号

正保金融大讲堂公众号

截图保存到相册

微信识别二维码

接收更多考试资讯

有奖原创征稿
0
55
0
0
评论
客服 首页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