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chapter 3 (若有错误,欢迎讨论)
1、投资性房地产: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而持有的房地产能单独计量和出售。
2、当企业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
3、房地产开发企业持有并准备增值后出售的土地使用权不属于投资性房地。
4、初始计量:
(1)、购入
a、成本模式
    
DR:投资性房地产  
CR:银行存款

b 、公允价值模式

DR: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CR:银行存款

(2)自建
DR:投资性房地产—XX
  CR:在建工程
DR:投资性房地产—已出租土地使用权
  CR: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5、后续计量
(1)资本化的后续计量
DR:在建工程
  CR:银行存款
完工时:
DR: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模式下)
  CR:在建工程
(2)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DR:其他业务成本
  CR:银行存款
6、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方式则不能再转换为成本模式计量。而成本模式计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
(1)成本模式:
a:计提折旧
DR:其他业务成本
  CR: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b:确认租金
DR: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CR:其他业务收入
c: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允许转回)
DR:资产减值损失
  CR: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2)公允价值模式
DR: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或作相反分录)
  CR: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取得租金时:
DR: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
CR: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
7、计量模式变更
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DR: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CR:投资性房地产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能转换为成本模式计量
8、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改变用途)
(一)投资性房地产→非投资性房地产(自用)
(1)成本模式下:
DR:固定资产(账面余额)
   投产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CR:投产性房地产
     累积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公允价值模式下:
DR: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允价值)
  CR: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入账价值)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借方)
(二)非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
(1)成本模式
①作为存货的转换
DR:投资性房地产(存货转换日的账面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
   CR:开发产品(账面余额)
②自用房地产的转换
DR:投资性房地产
   累积折旧(或摊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CR:固定资产(账面余额)
     投资性房地产累积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2)、公允价值模式
①转换当日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 (差额入所有者权益)
DR: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
   累积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CR: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开发产品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②转换当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计入当期损益)
DR: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
   累积折旧/摊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CR: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开发产品
9、投资性房地产处置
(1)成本模式下
a:DR:银行存款
    CR:其他业务收入
b:DR: 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积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CR:投资性房地产
(2)公允价值模式
a:DR:银行存款
   CR:其他业务收入
b:DR:其他业务成本
    CR: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
c、若存在转换日记入资本公积
  DR: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CR:其他业务收入
d、DR: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CR:其他业务收入(或做相反分录)

17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