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社区首页
兰白
第六篇:企业会计准则—存货
一、范围与框架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链接:消耗性生物资产适用第5号(生物资产),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适用第15号(建造合同》)。
第1号(存货》由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等四章,共二十二条组成。
“总则”,1-2条,准则目的、依据以及本准则不涉及的范围。
“确认”,3-4条,明确了存货的概念以及存货确认的条件。
“计量”,5-21条,规范存货成本的经济内容、初始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存货的期末计量和存货成本的结转等。
“披露”,22条,规定附注中披露的存货相关信息内容。
二、新旧之变化
一是在总体结构上有所变化。由十部分提炼为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共四章组成。
二是取消了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后进先出法。
三是取消了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内容的相关说明。
四是将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到某些特定存货项目中。
五是增加了企业为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的说明。
六是取消了接受捐赠存货成本确定的相关说明。
七是明细了跌价准备条件下的损益计算。
八调整了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信息露的存货内容。
三、内外之对比
一是在存货确认方面的差异。
二是在存货计量方面的差异。
三是存货信息披露上的差异。
四、重点与难点
1、存货成本的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但三类情况则不计入成本而直入损益:企业非正常消耗的料工费;仓储费用;不能归属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特殊情况下,存货成本的选择需要分别处理:
借款费用形成的存货成本,按第17号(借款费用)准则处理,股东投资形成的存货成本,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农业收获的农产品成本,按第5号(生物资产)准则确定;非货币性资产:)形成的存货成本,按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准则确定;债务重组形成的存货成本,按第12号(债务重组)准则确定;企业合并形成的存货成本,按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
2、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
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
3、存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企业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因素等按照相关规定分别选择合同价格、一般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4、表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形:
一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二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已霉烂变质的存货;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已经不再为生产所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五、科目与账务
在存货业务中,经常使用的部分科目有:预付账款、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存货跌价损失等。
【例1—1】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l)2007年12月31日,兴业公司库存原材料--B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为2400000元,市场购买价格总额为2200000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
(2)由于B材料市场销售价格下降,市场上用B材料生产的W2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也发生了相应下降,下降了10%。由此造成兴业公司W2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总额由4500000元降为4050000元,但生产成本仍为4200000元,将B材料加工成W2型机器尚需投入1600000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00000元。
(3)确定2007年12月31日B材料的价值。
根据上述资料,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确定:
第一步,计算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
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W2型机器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
=4050000-100000=3950000(元)
第二步,将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
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3950000元小于其成本4200000元,即B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因此B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三步,计算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并确定其期末价值
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W2型机器的售价总额-将B材料加工成W2型机器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
=4050000-1600000-100000=2350000
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350000元小于其成本2400000元,因此B材料的期末价值应为其可变现净值2350000元,即B材料应按2350000元列示在200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
18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
第六篇:企业会计准则—存货
一、范围与框架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链接:消耗性生物资产适用第5号(生物资产),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适用第15号(建造合同》)。
第1号(存货》由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等四章,共二十二条组成。
“总则”,1-2条,准则目的、依据以及本准则不涉及的范围。
“确认”,3-4条,明确了存货的概念以及存货确认的条件。
“计量”,5-21条,规范存货成本的经济内容、初始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存货的期末计量和存货成本的结转等。
“披露”,22条,规定附注中披露的存货相关信息内容。
二、新旧之变化
一是在总体结构上有所变化。由十部分提炼为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共四章组成。
二是取消了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后进先出法。
三是取消了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内容的相关说明。
四是将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到某些特定存货项目中。
五是增加了企业为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的说明。
六是取消了接受捐赠存货成本确定的相关说明。
七是明细了跌价准备条件下的损益计算。
八调整了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信息露的存货内容。
三、内外之对比
一是在存货确认方面的差异。
二是在存货计量方面的差异。
三是存货信息披露上的差异。
四、重点与难点
1、存货成本的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但三类情况则不计入成本而直入损益:企业非正常消耗的料工费;仓储费用;不能归属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特殊情况下,存货成本的选择需要分别处理:
借款费用形成的存货成本,按第17号(借款费用)准则处理,股东投资形成的存货成本,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农业收获的农产品成本,按第5号(生物资产)准则确定;非货币性资产:)形成的存货成本,按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准则确定;债务重组形成的存货成本,按第12号(债务重组)准则确定;企业合并形成的存货成本,按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
2、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
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
3、存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企业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因素等按照相关规定分别选择合同价格、一般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4、表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形:
一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二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已霉烂变质的存货;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已经不再为生产所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五、科目与账务
在存货业务中,经常使用的部分科目有:预付账款、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存货跌价损失等。
【例1—1】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l)2007年12月31日,兴业公司库存原材料--B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为2400000元,市场购买价格总额为2200000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
(2)由于B材料市场销售价格下降,市场上用B材料生产的W2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也发生了相应下降,下降了10%。由此造成兴业公司W2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总额由4500000元降为4050000元,但生产成本仍为4200000元,将B材料加工成W2型机器尚需投入1600000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00000元。
(3)确定2007年12月31日B材料的价值。
根据上述资料,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确定:
第一步,计算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
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W2型机器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
=4050000-100000=3950000(元)
第二步,将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
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3950000元小于其成本4200000元,即B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因此B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三步,计算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并确定其期末价值
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W2型机器的售价总额-将B材料加工成W2型机器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
=4050000-1600000-100000=2350000
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350000元小于其成本2400000元,因此B材料的期末价值应为其可变现净值2350000元,即B材料应按2350000元列示在200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
18年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