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006-第五章知识点讲义

第五章 固定资产
概述:
本章主要涉及问题:
☆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 固定资产折旧
☆ 固定资产期末计价
注意:本章内容与债务重组的问题、非货币性交易的问题、政策变更的问题、投资者投资的问题相结合进行考核。

第一节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重点)
注意:固定资产的来源不同,入账价值计算也有所不同
一、外购的固定资产
(除了某些特殊行业的弃置费用外,其他外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与原有内容基本相同)
外购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买价+相关税费
注意:购买固定资产的增值税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一)料、工问题
自建过程中的各种支出都要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如工程物资、工资费用、借款的利息费用等等。
1.建造固定资产购买的专用材料,不属于原材料,不属于企业存货,而是属于长期资产―-工程物资,并且购买的工程物资的增值税应计入工程物资的成本内。
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2.如果建造固定资产领用的不是工程物资,而是自产的产品,在会计上不确认销售收入,但是税法上视同销售进行处理。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外购用于生产产品的材料转变用途用于工程上,则把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工程的成本内。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工资、福利费,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5.为固定资产建造发生的借款利息、手续费等的处理。
注意:此问题非常关键,学习时,务必把此问题与后面借款费用的问题密切结合在一起。
(注:料、工、费问题中“料、工”问题会计科目名称有了一定变化外,并无实质性改变;“费”主要是借款费用的范围有所扩大)

(二)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的处理
固定资产达到预计使用之后,应将“在建工程”转到“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三)建造过程中发生单项工程或整个工程报废或毁损,扣除残料价值、保险公司的赔款等等的净损失的处理:
◆ 如果工程将继续进行,只是单项工程的报废或只是部分工程毁损,则净损失计入工程成本。
◆ 如果是非正常的损失或工程全部毁损,则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四)试运行问题的处理
工程达到预计使用状态之前,对工程进行试运行,试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相应支出应计入工程成本。试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相应产品所获得的收入冲减工程的成本

(五)竣工决算问题
建造的固定资产达到预计的使用状态,但竣工决算的手续未办,应先估算固定资产的价值,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之后,按实际价值对计提折旧进行调整

例题:
2002年试题:某大型生产线在达到预计使用状态之前,进行的联合试车发生的费用应计入()
A. 长期待摊费用
B. 营业外支出
C. 在建工程
D. 管理费用
【答案】C
2004年试题:在建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试生产产品对外出售取得的收入应( )(2004年)
A.冲减工程成本
B.计入营业外收入
C.冲减营业外支出
D.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答案】A
2003年试题: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试运转所发生的净支出,应计入营业支出。( )(2003年)
【答案】×
注意:领用材料税的问题、建造过程中所发生毁损的问题、试运行费用、收入的问题、达到预计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计提折旧的问题。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折旧
一、折旧的时间范围
时间范围:当月增加,当月不提;当月减少,当月照提。

二、折旧的方法
折旧的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净残值有所变化,但计算方法实质未变)。
(一)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100%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年折旧率
(二)双倍余额递减法
计提的基础:余额(账面净值=原值-累计折旧额)
折旧率:双倍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
注意: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倒数第二年改为平均的方法。在倒数第二年计算折旧,即(账面余值-残值)/2
出题方式如:2004年12月20号购入固定资产,投入使用,问2005年折旧?当月增加,当月不提折旧,故该题固定资产的折旧从2005年1月开始,则正好是一整年,非常好处理。
(三)年数总和法
计提的基础:固定资产的原值-净残值
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年数总和
注意:固定资产购入时间。

例题
2002年试题:某设备账面原值800万,预计使用五年,预计净残值20万,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问第二年的折旧额是多少?
【解析】首先应知道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的,另外,双倍余额递减法是用余额乘以双倍折旧率。
第一年折旧额:800×2/5=320(万元)
第二年折旧额:(800-320)×2/5=192(万元)
2003年试题:某企业2002年11月1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该固定资产原价为498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万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2003年应计提的折旧额是( )万元。(2003年)
A.98.6 B.119.52
C.185.92 D.192.56
【答案】D
【解析】2002年11月不提折旧,从12月开始计提折旧。则2003年折旧包括1月至11月的折旧和12月的折旧,2003年计提的折旧=498×(2/5)×(11/12)+[498—498×(2/5)]×(2/5)×(1/12)=192.56(万元)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处置
一、固定资产的处置
包括出售、报废、毁损、捐赠、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等。
除了盘亏固定资产外,其他固定资产的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来核算。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借方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净值和税费,贷方反映清理的收入,贷方与借方比较的差额表示清理净损益,净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二、固定资产处理的核算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清理
  贷:固定资产
2.清理过程中发生的税费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
     应付工资
     原材料
3.清理的收入和残值等的处理。
√ 出售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 报废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残值收入)
√ 投资的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固定资产清理
√ 捐赠的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 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
借:原材料(固定资产等资产)
  贷:固定资产清理
√ 债务重组的处理,
借:应付账款等债务
  贷:固定资产清理
√ 无偿划拨的处理,
借:资本公积
  贷:固定资产清理
4.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19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