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答案】
(1)①甲产品:
可变现净值= 300x(18-1)= 5 100(万元);
成本= 300x15 = 4 500(万元)o
成本〈可变现净值,甲产品不需要计提存 货跌价准备。
甲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金额二 4 500(万元)。
     乙产品:
签订合同部分300台。
可变现净值=300 x (4. 8 - 0. 3 ) = 1 350 (万元);成本= 300x4.5=1 350(万元)。 签订合同部分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未签订合同部分200台。
可变现净值=200 x ( 4. 5 - 0.4 ) = 820 (万元);成本= 200x4.5 = 900(万元); 未签订合同部分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二 900-820-10=70(万元);
乙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金额=
1     350+820 = 2 170(万元)。
     丙产品:
可变现净值=1 000 X ( 3 - 0. 3 )= 2 700
(万元);
产品成本=1 000x2. 55 = 2 550(万元); 成本〈可变现净值,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 准备,同时需要将原有存货跌价准备余额 50万元(180-130)转回。
丙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金额=
2     550(万元)。
     丁原材料:
因为丁原材料是为了生产丙产品而持有 的,所以应先计算丙产品是否减值。
用库存丁原材料生产的丙产品的可变现净 值= 400x(3-0. 3)= 1 080(万元);
用库存丁原材料生产的丙产品的成本= 400x2. 25+400x0. 38=1 052(万元); 所以,用库存丁原材料生产的丙产品没有 发生减值。因此,丁原材料不需要计损存 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金 额=2. 25x400 = 900(万元)。
     戊配件:
因为戊配件是用于生产戊产品的,所以应 先计算戊产品是否减值。
戊产品可变现净值= 80x(28.7-1.2) =
2 200(万元);
戊产品成本=100 x 12 + 80 x 17 = 2 560 (万元);
戊产品的成本〉可变现净值,戊配件应按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戊配件可变现净值= 80x(28.7-17-1.2) =
840(万元);
戊配件成本=100x12=1 200(万元);
戊配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 200¬
840 = 360(万元);
戊配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金额二
840(万元)。
     己产品:
由于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执行合同 损失= 360-0.9x300 = 90(万元),不执行 合同损失=120 + ( 1.2- 1.2) x300= 120 (万元),因为执行合同损失较小,所以, 应选择执行合同。由于合同存在标的资 产,判断存货发生减值,应计提存货跌价 准备90万元。
己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金额二 0.9x300 = 270(万元)。
(2)
借:资产减值损失     70
贷:存货跌价准备一乙产品     70
借:存货跌价准备一丙产品     50
贷:资产减值损失     50
借:资产减值损失     360
贷:存货跌价准备一戊配件     360
借:资产减值损失     90
贷:存货跌价准备一己产品     90


3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