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社区首页
Remarky
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
第二节 收益与风险
1、资产的收益与收益率(绝对值与相对值)
一、资产收益的含义
收益类型:资产现金净收入(利息、红利或股息等)、股息的收益率;资本利得(期末期初资产价值差)、资本利得收益率。
二、资产收益率的类型
实际收益率:已经实现或可以实现的资产收益率。扣除通胀影响。
预期收益率:期望收益率,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率。通常用加权平均确定。
必要收益率:最低报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 = 无风险收益率,
例如短期国库券利率
(纯利率:货币时间价值、通货膨胀率) + 风险收益率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雏形
Tip 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 → 可行;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 → 不可行。
2、资产的风险及其衡量(含义、衡量:方差,标准差,标准离差率、矩阵、原则、对策)
一、资产风险的含义:收益的不确定性,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背离。
二、风险的衡量
(一)
概率分布:0-1、所有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之和必定为1。
(二)期望值:加权平均法、合理预期。
项目实施情况
该种情况出现的概率
该种情况出现的概率
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
项目实施情况
项目A
项目B
项目A
项目B
好
0.20
0.30
15%
20%
一般
0.60
0.40
10%
15%
差
0.20
0.30
0
-10%
A项目期望收益率=0.20*15%+0.60*10%+0.20*0=0.03+0.06=0.09=9%
B项目期望收益率=0.3*20%+0.4*15%+0.3*-10%=0.06+0.06-0.03=0.09
=9%
(三)离散程度(对风险的衡量:方差、标准差(方差开方)、标准离差率V=标准差ρ/期望值E(R))
标准差以绝对数衡量决策方案的风险,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无风险资产标准差为0:无风险→无波动→无离散。
标准离差率反映的是单位期望值所承担的风险,故不论期望值如何,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
方差、标准差适用范围为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率适用范围不受限制。
A项目方差=(15%-9%)^2*0.2+(10%-9%)^2*0.6+(0-9%)^2*0.2=0.00072+0.00006+0.00162=0.0024
B项目方差=(20%-9%)^2*0.3+(15%-9%)^2*0.4+(-10%-9%)^2*0.3=0.00363+0.00144+0.01083=0.0159
A项目标准差=方差开方=√0.0024=0.0489=4.9%
B项目标准差=方差开方=√0.0159=0.12609=12.61% 标准差越大,风险越大
A项目标准离差率=4.9%/9%=54.44%
B项目标准离差率=12.61%/9%=140.11%
∴ 收益率相同时,选择风险低的项目A。三、风险矩阵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严重度可能性
几乎不会发生
不太可能发生
可能发生
很可能发生
几乎肯定发生
极轻微
较小风险
较小风险
较小风险
较小风险
一般风险
轻微
较小风险
较小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普通
较小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严重风险
严重
较小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严重风险
严重风险
非常严重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严重风险
严重风险
严重风险
优点:为企业确定各项风险重要性等级提供可视化工具。
缺点:1、需要作出主观判断,可能影响准确性;2、通过相互比较确定的,无法用数学方法。
四、风险管理原则
(1)融合原则:与战略设定、经营管理与业务流程相结合;
(2)全面性原则:覆盖所有的风险类型、业务流程、操作环节和管理层级与环节;
(3)重要性原则:确定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风险监测,及时识别、应对;
(4)平衡性原则:应权衡风险与回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五、风险的对策
(1)规避风险:收益不能抵消损失,应当放弃,规避风险。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放弃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
(2)减少风险:控制风险因素,控制发生频率和降低损害程度。准确预测;多方案优选;及时沟通获取信息;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分散经营或投资以分散风险。
(3)转移风险:以一定代价,采取某种方式转移风险。投保;采取合资、联营、联合开发;通过技术转让、租赁经营和业务外包等实现风险转移。
(4)接受风险:风险自保:有计划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风险自担: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
3、资产组合风险与收益
资产组合中的资产均为有价证券,该资产组合称为证券组合。
一、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加权
资产组合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有2个:投资比例、单项投资的预期收益率。
二、资产组合的风险及其衡量
相关系数、β系数;区分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一)基本公式
两项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投资比例、单项资产的标准差(或方差)、相关系数的影响。
相关系数越大,组合方差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
相关系数最大值为1,表示完全正相关 → 组合的风险等于组合中各项资产风险的加权平均值。
当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完全正相关时,两项资产的风险完全不能互相抵消,所以,这样的资产组合不能抵消任何风险。
相关系数最小值为-1,表示完全负相关 →
当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完全负相关时,两项资产的风险可以充分抵消,这样的资产组合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抵消风险。
相关系数一般情况下小于1且大于-1,大多数情况下大于0。
资产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大于0,但小于组合中各资产收益率标准差的加权平均值。因此,资产组合可以分散风险,但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相关系数越小,分散风险的效益就越明显。
若干种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是各项投资的加权平均数,但其风险不是加权平均风险,投资组合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投资组合理论
系统性风险不能被分散。
(二)非系统风险:特有风险或可分散风险、可消除的风险。(20个)
发生于个别公司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
(三)系统风险:不随组合中资产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的风险。市场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
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国家经济政策变化、税制改革、企业会计准则改革、世界能源状况、政治因素等。影响不同。
在资产组合中,由于随着投资项目数量的增加,非系统性风险可以被分散,故忽略不计。
(1)单项资产的β系数(倍数)
用β系数衡量系统风险的大小。
市场组合的系统风险为1。(基准)
(绝大多数)
β系数>0,与市场变动方向一致;(极个别)
β系数<0,与市场变动方向相反。
无风险资产的
β系数=0。(无系统性风险)
β系数=1,同方向、同比例。
β系数<1,小于市场变动,小于市场风险;
β系数>1,大于市场风险。
(2)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加权)
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高风险高收益(威廉-夏普)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资产组合的β系数*(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 - 无风险收益率)
=
无风险收益率+
资产组合的
β系数*
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酬)
5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
1、资产的收益与收益率(绝对值与相对值)
一、资产收益的含义
收益类型:资产现金净收入(利息、红利或股息等)、股息的收益率;资本利得(期末期初资产价值差)、资本利得收益率。
二、资产收益率的类型
实际收益率:已经实现或可以实现的资产收益率。扣除通胀影响。
预期收益率:期望收益率,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率。通常用加权平均确定。
必要收益率:最低报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 = 无风险收益率,例如短期国库券利率(纯利率:货币时间价值、通货膨胀率) + 风险收益率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雏形
Tip 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 → 可行;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 → 不可行。
2、资产的风险及其衡量(含义、衡量:方差,标准差,标准离差率、矩阵、原则、对策)
一、资产风险的含义:收益的不确定性,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背离。
二、风险的衡量
(一)概率分布:0-1、所有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之和必定为1。
(二)期望值:加权平均法、合理预期。
B项目期望收益率=0.3*20%+0.4*15%+0.3*-10%=0.06+0.06-0.03=0.09=9%
(三)离散程度(对风险的衡量:方差、标准差(方差开方)、标准离差率V=标准差ρ/期望值E(R))
标准差以绝对数衡量决策方案的风险,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无风险资产标准差为0:无风险→无波动→无离散。
标准离差率反映的是单位期望值所承担的风险,故不论期望值如何,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
方差、标准差适用范围为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率适用范围不受限制。A项目方差=(15%-9%)^2*0.2+(10%-9%)^2*0.6+(0-9%)^2*0.2=0.00072+0.00006+0.00162=0.0024
B项目方差=(20%-9%)^2*0.3+(15%-9%)^2*0.4+(-10%-9%)^2*0.3=0.00363+0.00144+0.01083=0.0159
A项目标准差=方差开方=√0.0024=0.0489=4.9%
B项目标准差=方差开方=√0.0159=0.12609=12.61% 标准差越大,风险越大
A项目标准离差率=4.9%/9%=54.44%
B项目标准离差率=12.61%/9%=140.11%
∴ 收益率相同时,选择风险低的项目A。三、风险矩阵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缺点:1、需要作出主观判断,可能影响准确性;2、通过相互比较确定的,无法用数学方法。
四、风险管理原则
(1)融合原则:与战略设定、经营管理与业务流程相结合;
(2)全面性原则:覆盖所有的风险类型、业务流程、操作环节和管理层级与环节;
(3)重要性原则:确定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风险监测,及时识别、应对;
(4)平衡性原则:应权衡风险与回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五、风险的对策
(1)规避风险:收益不能抵消损失,应当放弃,规避风险。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放弃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
(2)减少风险:控制风险因素,控制发生频率和降低损害程度。准确预测;多方案优选;及时沟通获取信息;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分散经营或投资以分散风险。
(3)转移风险:以一定代价,采取某种方式转移风险。投保;采取合资、联营、联合开发;通过技术转让、租赁经营和业务外包等实现风险转移。
(4)接受风险:风险自保:有计划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风险自担: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
3、资产组合风险与收益
资产组合中的资产均为有价证券,该资产组合称为证券组合。
一、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加权
资产组合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有2个:投资比例、单项投资的预期收益率。
二、资产组合的风险及其衡量
相关系数、β系数;区分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一)基本公式
两项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投资比例、单项资产的标准差(或方差)、相关系数的影响。
相关系数越大,组合方差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
相关系数最大值为1,表示完全正相关 → 组合的风险等于组合中各项资产风险的加权平均值。
当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完全正相关时,两项资产的风险完全不能互相抵消,所以,这样的资产组合不能抵消任何风险。
相关系数最小值为-1,表示完全负相关 →
当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完全负相关时,两项资产的风险可以充分抵消,这样的资产组合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抵消风险。
相关系数一般情况下小于1且大于-1,大多数情况下大于0。
资产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大于0,但小于组合中各资产收益率标准差的加权平均值。因此,资产组合可以分散风险,但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相关系数越小,分散风险的效益就越明显。
若干种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是各项投资的加权平均数,但其风险不是加权平均风险,投资组合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投资组合理论
系统性风险不能被分散。
(二)非系统风险:特有风险或可分散风险、可消除的风险。(20个)
发生于个别公司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
(三)系统风险:不随组合中资产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的风险。市场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
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国家经济政策变化、税制改革、企业会计准则改革、世界能源状况、政治因素等。影响不同。
在资产组合中,由于随着投资项目数量的增加,非系统性风险可以被分散,故忽略不计。
(1)单项资产的β系数(倍数)
用β系数衡量系统风险的大小。
市场组合的系统风险为1。(基准)
(绝大多数)β系数>0,与市场变动方向一致;(极个别)β系数<0,与市场变动方向相反。
无风险资产的β系数=0。(无系统性风险)
β系数=1,同方向、同比例。β系数<1,小于市场变动,小于市场风险;β系数>1,大于市场风险。
(2)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加权)
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高风险高收益(威廉-夏普)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资产组合的β系数*(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 - 无风险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资产组合的β系数*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酬)
5年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