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知识点】基准分析概论与实践(熟悉)
  基准分析被定义为分析同产业内**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一个连续系统的过程,其目的是发现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其优点,取长补短,根据其不足,选择突破口,从而帮助企业从竞争对手的行动中获得思路和经验,冲出竞争者的包围,超越竞争对手。
  1.基准对象。
  企业可以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领域:占用较多资金的活动;能显著改善与顾客关系的活动;能最终影响企业结果的活动;等等。

  2.基准类型。五种类型。
  内部基准。
  竞争性基准。即直接以竞争对手为基准进行比较。
  过程或活动基准。即以具有类似核心经营的企业为基准进行比较,但是二者之间的产品和服务不存在直接竞争的关系。这类基准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企业做得最突出的方面。奥迪、奥拓
  一般基准。即以具有相同业务功能的企业为基准进行比较。奥迪、迪奥的人力资源部门
  顾客基准。即以顾客的预期为基准进行比较。

  3.基准分析练习。
  一个企业进行基准分析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他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企业需要改革的地方。
  选择作为基准对象的过程——责任分配——确定潜在的合作伙伴——交流——分析——实施——评价。

  a)管理人员在明确基准对象时需要尽可能地精确。
  b)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建立工作小组,小组成员需要包括涉及每项活动的战略上、功能上及战术上的代表成员。
  c)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决定需要进行基准分析的问题,以及哪家企业需要做这样的分析。借助专家顾问、产业协会以及行业杂志的力量,可以让企业的分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d)收集对方的数据进行分析,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对方的业绩进行比较,以帮助自己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分析小组通过衡量消除自身与对方差距的收益与成本来决定企业所要付出的努力水平。

  4.企业核心能力与成功关键因素
  成功关键因素应被看做是产业和市场层次的特征,而不是针对某个个别公司。拥有成功关键因素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企业核心能力和成功关键因素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公司盈利能力的指示器。虽然它们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清楚的,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区分它们并不容易。

9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