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根据高老师的讲义,结合2014的考试大纲总结的笔记。
第一章 总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
(二)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四)熟悉财务报告目标
(五)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详细介绍】
(一)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重点掌握:资产、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实务辨认)
1、资产的确认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负债的确认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
4、收入的确认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5、费用的确认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6、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利润的确认依赖于上述公式中诸要素的确认。
利得与收入的区分
界定
案例
利得
影响损益的利得,即“营业外收入”
①处置固定资产形成的收益;②处置无形资产所有权形成的收益;③罚款收入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值;②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其他权益变动造成的投资价值增值;③自用房地产、存货转为公允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形成的增值;④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增值等。
收入
纳入营业利润范畴的经济利益流入
①主营业务收入;②其他业务收入;③投资收益;④公允价值变动收益;⑤财务收益等。
损失与费用的区分
损失
影响损益的损失,即“营业外支出”
①处置固定资产形成的损失;②处置无形资产所有权形成的损失;③罚没支出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
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暂时减值;②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其他权益变动造成的投资价值减值;③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减值等。
费用
纳入营业利润范畴的经济利益流出
①主营业务成本;②其他业务成本;③营业税金及附加;④管理费用;⑤财务费用;⑥销售费用;⑦资产减值损失;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⑨投资损失等。
(二)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重点掌握: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此可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如下标准: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间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关键考点】可比性原则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口径的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在测试中常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主要测试角度是让考生甄别几个具体实务的作法是否违反或遵循该原则。
5、实质重于形式 (1)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2)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合并报表的编制; 2.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3.售后回购; 4.售后租回; 5.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等。 【关键考点】在实务与原则的关联测试中,实质重于形式是较为常见的一个考点,考生应熟悉此处总结的实务应用案例。
6、重要性 (1)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要抓住重点。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2)重要程度的判断: 只要具备下列中的一条即可认定为重要事项: 1.金额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界定为重要信息; 2.指标本质上属于重要信息,比如净利润。
(3)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内容的选择就体现了重要性原则; 2.季度报告没有必要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 3.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与权益法核算的转换。 【关键考点】在实务与原则的关联测试中,重要性原则是较为常见的一个考点,主要测试题型为多项选择题,请考生务必关注此处总结的实务应用案例。
7、谨慎性 (1)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用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2.加速折旧法; 3.或有事项的处理。 【关键考点】在实务与原则的关联测试中,谨慎性原则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知识点,主要测试题型为多项选择题,请考生务必关注此处总结的实务应用案例。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三)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重点掌握: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计量属性
适用范围
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①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可变现净值为存货期末计价口径的一种选择;②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是备选口径之一。
现值
①当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②当无形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③以分期收款方式实现的销售收入,以未来收款额的折现作为收入的计量口径;④弃置费用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⑤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是备选口径之一;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公允价值
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②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选择之一;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④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口径选择之一;⑤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假设。
10年前
暂无评论
以下是我根据高老师的讲义,结合2014的考试大纲总结的笔记。
第一章 总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
(二)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四)熟悉财务报告目标
(五)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详细介绍】
(一)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重点掌握:资产、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实务辨认)
1、资产的确认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负债的确认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
4、收入的确认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5、费用的确认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6、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利润的确认依赖于上述公式中诸要素的确认。
利得与收入的区分
界定
案例
利得
影响损益的利得,即“营业外收入”
①处置固定资产形成的收益;
②处置无形资产所有权形成的收益;
③罚款收入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值;
②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其他权益变动造成的投资价值增值;
③自用房地产、存货转为公允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形成的增值;
④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增值等。
收入
纳入营业利润范畴的经济利益流入
①主营业务收入;
②其他业务收入;
③投资收益;
④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⑤财务收益等。
损失与费用的区分
界定
案例
损失
影响损益的损失,即“营业外支出”
①处置固定资产形成的损失;
②处置无形资产所有权形成的损失;
③罚没支出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
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暂时减值;
②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其他权益变动造成的投资价值减值;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减值等。
费用
纳入营业利润范畴的经济利益流出
①主营业务成本;
②其他业务成本;
③营业税金及附加;
④管理费用;
⑤财务费用;
⑥销售费用;
⑦资产减值损失;
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⑨投资损失等。
(二)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重点掌握: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此可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如下标准: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间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关键考点】可比性原则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口径的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在测试中常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主要测试角度是让考生甄别几个具体实务的作法是否违反或遵循该原则。
5、实质重于形式
(1)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2)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合并报表的编制;
2.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3.售后回购;
4.售后租回;
5.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等。
【关键考点】在实务与原则的关联测试中,实质重于形式是较为常见的一个考点,考生应熟悉此处总结的实务应用案例。
6、重要性
(1)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要抓住重点。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2)重要程度的判断:
只要具备下列中的一条即可认定为重要事项:
1.金额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界定为重要信息;
2.指标本质上属于重要信息,比如净利润。
(3)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内容的选择就体现了重要性原则;
2.季度报告没有必要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
3.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与权益法核算的转换。
【关键考点】在实务与原则的关联测试中,重要性原则是较为常见的一个考点,主要测试题型为多项选择题,请考生务必关注此处总结的实务应用案例。
7、谨慎性
(1)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用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2.加速折旧法;
3.或有事项的处理。
【关键考点】在实务与原则的关联测试中,谨慎性原则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知识点,主要测试题型为多项选择题,请考生务必关注此处总结的实务应用案例。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三)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重点掌握: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计量属性
适用范围
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①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可变现净值为存货期末计价口径的一种选择;
②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是备选口径之一。
现值
①当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
②当无形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
③以分期收款方式实现的销售收入,以未来收款额的折现作为收入的计量口径;
④弃置费用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
⑤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是备选口径之一;
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公允价值
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②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选择之一;
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④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口径选择之一;
⑤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四)熟悉财务报告目标
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五)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假设。
10年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