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第二章存货,晚上回去把书这章例题做一遍再做轻一,明早再复习讲义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存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二)存货的确认条件 1.存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二 存货的初始计量 1. 入账价值基础 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
2. 不同取得渠道下存货的入账价值构成 (一)购入方式 1.非商业企业 购入存货的入账成本=买价+进口关税+运费、装卸费、保险费等 运费的增值税标准 ①2013年8月1日前按运费面值的7%内扣进项税额; ②2013年8月1日后按不含税价的11%来计算进项税,如为专用发票则价税分标,如为普通发票则不允许抵扣。
注: ①仓储费(存货转运环节的仓储费应计入存货成本,另外,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费列入“制造费用”)是计入当期损益的; ②合理损耗计入采购成本。 ③进口商品的进项税额=[买价×记账汇率+(买价×记账汇率×关税率)]×17%
2.商业企业进货费用的三种处理 ①与非商业企业相同:进货费用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②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分别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留存部分的进货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③金额较小的,也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关键考点1】购入方式下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计算,尤其是合理损耗、运费及仓储费的会计处理。
(二)委托加工方式 委托加工物资的入账成本=委托加工的材料+加工费+运费+装卸费+(如果收回后直接出售或收回后用于非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成本;如果收回后用于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则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不列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三)自行生产的存货 入账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备注: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自然灾害类损失列支于“营业外支出”,管理不善所致的损失列支于“管理费用”),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四)投资者投入方式 按投资各方的确认价值来入账,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五)债务重组方式换入的 换入存货的公允价值。 (六)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方式换入的 详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章节。 (七)盘盈的 按重置成本作为入账成本。 (八)通过提供劳务取得 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二、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1.成本:账面成本(账面余额) 2.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1)库存商品(即完工待售品)的可变现净值确认 ①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预计销售费用-预计销售税金 ②可变现净值中预计售价的确认 A.有合同约定的存货,以商品的合同价格为预计售价。 B.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按一般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
2)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①用于生产的材料可变现净值=终端完工品的预计售价-终端品的预计销售税金-终端品的预计销售费用-预计追加成本
②用于销售的材料可变现净值=材料的预计售价-材料的预计销售税金-材料的预计销售费用
(一) 存货减值的确认条件 发生以下情形之一时,应当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全额提取减值准备: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二) 科目设置及会计分录 1.需设置的科目: “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 2.会计分录 (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2)反冲时:反之即可 (三)存货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 1.单项比较法。
2.分类比较法。适用于数量较多、单价较低的存货
(四) 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方法 1.单项比较法前提下,直接对应结转
2.分类比较法前提下,加权计算后结转。具体计算如下: 当期应结转的跌价准备=(期初总的跌价准备额/期初总的存货账面余额)×当期转出存货的账面余额 3.结转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1)如果是销售出去的,应随同存货一并结转,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2)如果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方式下结转存货,其对应的跌价准备应同时结转,但不冲减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具体处理见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章节。
(五)存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盘盈
当时
处理时
借:存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存货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注:只有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盘亏才作进项税额转出。
借:管理费用(正常损耗) 其他应收款 (保险赔款或责任人赔款) 营业外支出 ——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年前
暂无评论
今天看完了第二章存货,晚上回去把书这章例题做一遍再做轻一,明早再复习讲义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存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二)存货的确认条件
1.存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二 存货的初始计量
1. 入账价值基础
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
2. 不同取得渠道下存货的入账价值构成
(一)购入方式
1.非商业企业
购入存货的入账成本=买价+进口关税+运费、装卸费、保险费等
运费的增值税标准
①2013年8月1日前按运费面值的7%内扣进项税额;
②2013年8月1日后按不含税价的11%来计算进项税,如为专用发票则价税分标,如为普通发票则不允许抵扣。
注:
①仓储费(存货转运环节的仓储费应计入存货成本,另外,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费列入“制造费用”)是计入当期损益的;
②合理损耗计入采购成本。
③进口商品的进项税额=[买价×记账汇率+(买价×记账汇率×关税率)]×17%
2.商业企业进货费用的三种处理
①与非商业企业相同:进货费用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②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分别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留存部分的进货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③金额较小的,也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关键考点1】购入方式下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计算,尤其是合理损耗、运费及仓储费的会计处理。
(二)委托加工方式
委托加工物资的入账成本=委托加工的材料+加工费+运费+装卸费+(如果收回后直接出售或收回后用于非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成本;如果收回后用于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则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不列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三)自行生产的存货
入账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备注: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自然灾害类损失列支于“营业外支出”,管理不善所致的损失列支于“管理费用”),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四)投资者投入方式
按投资各方的确认价值来入账,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五)债务重组方式换入的
换入存货的公允价值。
(六)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方式换入的
详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章节。
(七)盘盈的
按重置成本作为入账成本。
(八)通过提供劳务取得
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二、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1.成本:账面成本(账面余额)
2.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1)库存商品(即完工待售品)的可变现净值确认
①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预计销售费用-预计销售税金
②可变现净值中预计售价的确认
A.有合同约定的存货,以商品的合同价格为预计售价。
B.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按一般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
2)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①用于生产的材料可变现净值=终端完工品的预计售价-终端品的预计销售税金-终端品的预计销售费用-预计追加成本
②用于销售的材料可变现净值=材料的预计售价-材料的预计销售税金-材料的预计销售费用
(一) 存货减值的确认条件
发生以下情形之一时,应当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全额提取减值准备: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二) 科目设置及会计分录
1.需设置的科目:
“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
2.会计分录
(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2)反冲时:反之即可
(三)存货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
1.单项比较法。
2.分类比较法。适用于数量较多、单价较低的存货
(四) 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方法
1.单项比较法前提下,直接对应结转
2.分类比较法前提下,加权计算后结转。具体计算如下:
当期应结转的跌价准备=(期初总的跌价准备额/期初总的存货账面余额)×当期转出存货的账面余额
3.结转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1)如果是销售出去的,应随同存货一并结转,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2)如果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方式下结转存货,其对应的跌价准备应同时结转,但不冲减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具体处理见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章节。
(五)存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盘盈
当时
处理时
借:存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盘亏
当时
处理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存货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注:只有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盘亏才作进项税额转出。
借:管理费用(正常损耗)
其他应收款 (保险赔款或责任人赔款)
营业外支出
——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年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