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的处理 采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控股合并时,支付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①合并对价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②合并对价为长期股权投资或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③合并对价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 ④合并对价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以其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其他业务成本。
(3)企业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的处理 ①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控股合并的情况下,该差额是指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予列示的商誉。 ②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在控股合并的情况下,上述差额应体现在合并当期的合并利润表中,不影响购买方的个别利润表。
2.一次交换交易,一步取得股权形成控制的企业合并会计核算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购买日按企业合并成本(不含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科目。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以库存商品等作为合并对价的,应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同时结转相关的成本。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有关业务如下: (1)2013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的控股股东A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甲公司以一批资产作为对价支付给A公司,A公司以其所持有乙公司80%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2013年5月31日甲公司与A公司的股东大会批准收购协议。2013年6月30日将作为对价的资产所有权转移给A公司,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甲公司于当日起控制乙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 (2)2013年6月30日甲公司作为对价的资产资料如下: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固定资产(设备)
18 000万元(其中成本为21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为3 000万元)
20 000万元
库存商品
9 000万元(成本,未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
10 000万元
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2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43 787.5万元。此外甲公司发生审计评估咨询费用330万元。 (3)甲公司与A公司在交易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合并前甲公司与乙公司未发生任何交易。甲公司与乙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要求及答案】 (1)确定甲公司合并乙公司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该项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理由:甲公司与A公司在此项交易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2)确定购买日、计算合并成本、合并商誉。 购买日为2013年6月30日 企业合并成本=(20 000+10 000)×1.17=35 100(万元) 购买日合并商誉=35 100-43 787.5×80%=70(万元) 公允价值:固定资产20 000万元 ;库存商品10 000万元 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43 787.5
(3)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8 000 累计折旧 3 000 贷:固定资产 21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35 100 管理费用 33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8 000 营业外收入 (20000-18000)2 000 主营业务收入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100 银行存款 330 借:主营业务成本 9 000 贷:库存商品 9 000
10年前
暂无评论
1.处理原则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了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均应按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基于上述原则,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1)企业合并成本
合并成本=支付价款或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注意问题:
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②以发行债券方式进行的企业合并,与发行债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应计入债务性债券的初始计量金额。
③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与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应自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收入中扣减。
(2)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的处理
采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控股合并时,支付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①合并对价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②合并对价为长期股权投资或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③合并对价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
④合并对价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以其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其他业务成本。
(3)企业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的处理
①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控股合并的情况下,该差额是指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予列示的商誉。
②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在控股合并的情况下,上述差额应体现在合并当期的合并利润表中,不影响购买方的个别利润表。
2.一次交换交易,一步取得股权形成控制的企业合并会计核算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购买日按企业合并成本(不含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科目。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以库存商品等作为合并对价的,应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同时结转相关的成本。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有关业务如下:
(1)2013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的控股股东A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甲公司以一批资产作为对价支付给A公司,A公司以其所持有乙公司80%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2013年5月31日甲公司与A公司的股东大会批准收购协议。2013年6月30日将作为对价的资产所有权转移给A公司,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甲公司于当日起控制乙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
(2)2013年6月30日甲公司作为对价的资产资料如下: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固定资产(设备)
18 000万元(其中成本为21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为3 000万元)
20 000万元
库存商品
9 000万元(成本,未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
10 000万元
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2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43 787.5万元。此外甲公司发生审计评估咨询费用330万元。
(3)甲公司与A公司在交易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合并前甲公司与乙公司未发生任何交易。甲公司与乙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要求及答案】
(1)确定甲公司合并乙公司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该项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理由:甲公司与A公司在此项交易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2)确定购买日、计算合并成本、合并商誉。
购买日为2013年6月30日
企业合并成本=(20 000+10 000)×1.17=35 100(万元)
购买日合并商誉=35 100-43 787.5×80%=70(万元)
公允价值:固定资产20 000万元 ;库存商品10 000万元
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43 787.5
(3)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8 000
累计折旧 3 000
贷:固定资产 21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35 100
管理费用 33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8 000
营业外收入 (20000-18000)2 000
主营业务收入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100
银行存款 330
借:主营业务成本 9 000
贷:库存商品 9 000
10年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