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第二章 存 货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1、概念: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注:工程物资不属于存货。

2、确认条件: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3、初始计量: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采购成本:买价(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相关税费(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运输费、装修费、保险费以及其他(购过程中的仓储费、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费)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加工成本:直接人工、按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其他成本:除上述外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如:酒类的储藏费用)

  注:非正常损耗不计入采购成本。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

在实务中,企业也可以将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先进行归集,期末,按照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销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

4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需要交消费税的的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将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规定准予抵扣的,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贷:银行存款等)

消费税=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消费税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注:计划成本的要调为实际成本,这里没有运输费

5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用存货投资设立企业的,按享有的份额计入实收资本,剩下的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6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

企业提供劳务取得存货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7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总结】下列项目,是否应计入企业存货成本?

1)进口原材料支付的关税

;计入原材料

2)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计入营业外支出

3)管理不善造成的净损失

×;计入管理费用

4)生产用固定资产或生产场地的折旧费、租赁费等

;计入制造费用

5)超定额的废品损失

×;计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6)定额内的废品损失

7)自然灾害而发生的停工损失

×;计入营业外支出

8)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计入制造费用

9)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

;计入制造费用

10)应分期计入产品成本的技术转让费,包括许可证费、设计费,以及为制造引进产品而支付的职工技术培训费

;计入制造费用

11)产品生产用的自行开发或外购的无形资产摊销

;计入制造费用

12)材料采购过程中:途中合理损耗、发生的保险费、装卸费用、运输费用、材料入库前发生的挑选整理费

;计入原材料

13)材料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

×;计入管理费用

14)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

;【注:一般产品设计费用计入损益】

15)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计提的安全生产费

;生产成本

16)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

×;计入销售费用

第二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一)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考虑因素: 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2不同情况下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第一步:存货的持有目的:

A..如果是对外销售的就2个指标相减即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相关税费

B.如果是需要加工的就3个指标相减即 变现净值=产成品的估计售价-产品的加工成本-产品的相关税费

第二步:估计售价的确定  

A.有合同的按照合同价格

B.无合同的按照市场价格

注意:一个存货既有合同价格也有无合同价格可以看成2个题计算即可.

第三部:比较可变现净值与存货的成本,是否发生了减值。

注:有合同和无合同的,分开计算是否减值,没减值的部分按成本计,减值部分按可变现净值计入。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

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①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③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④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
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
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
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2.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当有迹象表明存货发生减值时,企业应于期末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确认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另一部分不存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区分有合同和没有合同的存货,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4.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提示1已售存货结转成本的会计分录为: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等,贷记“库存商品”等。库存商品在实现销售时,需要关注该库存商品是否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提示2】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转出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但不冲减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关键点),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提示3】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提示4】企业将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用于在建工程,应当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10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