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笔记
第一章导论
1、战略传统概念: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强调公司战略的计划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对战略的定义堪称公司战略传统定义的典型代表。
战略的计划性,是从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的。它有两个本质特点:(1)战略是在企业发生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2)战略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制定的计划。
战略现代概念:一系列或整套的决策或行动方式。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
现代概念与传统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现代概念认为战略只包括为达到企业的终点而寻求的途径,而不包括企业终点本身;而从本质区别看,现代概念更强调战略的应变性、竞争性和风险性。
2、公司的使命首先是要阐明企业组织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理由,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公司目的、公司宗旨、经营哲学。
公司的目的是企业组织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理由的直接体现。组织按其存在理由可以分为两大类: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公司宗旨旨在阐述公司长期的战略意向,其具体内容主要说明公司目前和未来所要从事的经营业务范围。公司宗旨反映出企业的定位。
经营哲学是公司为其经营活动方式所确立的价值观、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高度概括。
3、公司目标是公司使命的具体化。
4、公司战略的功能;公司战略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公司战略是整合和优化企业资源能力的依据和动力;公司战略是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的前提和保障。
5、公司战略的层次:总体战略、业务单位战略、职能战略。
总体战略又称公司层战略。选择经营领域。
业务单位战略常被称作竞争战略或作业单位战略。形成竞争与经营战略。
职能战略又称职能层战略。
6、战略管理包含三个要素:战略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战略选择---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战略实施---采取措施使战略发挥作用。
战略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明确企业目前处于什么位置。
战略选择:总体战略选择、业务单位战略选择、职能战略选择。回答企业向何处发展。最终的战略选择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①根据企业目标选择战略。②提交上级管理部门审批。③聘请外部机构。
战略选择过程:制定战略选择方案、评价战略备选方案、选择战略、战略政策和计划。
战略评估:评估战略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通常使用三个标准:一是适宜性标准,考虑选择的战略是否发挥了企业的优势,克服了劣势,是否利用了机会,将威胁削弱到最低程度,是否有助于企业实现目标;二是可接受性标准,考虑选择的战略能否被企业利益相关者所接受,实际上并不存在最佳的、符合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统一标准,经理们和利益相关团体的不同的价值观和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略的选择;三是可行性标准,对战略的评估最终还要落实到战略收益、风险和可行性分析的财务指标上。
战略实施:有效的组织结构、人员和制度的管理、公司政治、选择适当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系统、协调好企业战略 结构 文化 控制等各方面。
7、战略变革:
渐进性变革与革命性变革
渐进性变革的特点
革命性变革的特点
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常常发生;
稳定地推进变化;
影响企业体系的某些部分
在企业生命周期中不常发生;
全面转化;
影响整个企业体系
战略变革四个发展阶段:
阶段名称
关键词总结
(1)连续阶段
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仅有一些小的修正
(2)渐进阶段
发生缓慢的变化
(3)不断改变阶段
呈现无方向或无重心的特点
(4)全面阶段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发生革命性或转化性的变化
战略变革的动因:
1.外部环境的变化
2.技术和工作方法方面的变化
3.产品和服务方面变化
4.管理及工作关系的变化
5.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变化
6.并购后
战略变革的类型:
技术变革
涉及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开发使之有能力与竞争对手抗衡的知识和技能
涉及工作方法、设备和工作流程等生产产品和服务技术
产品和服务变革
企业的产出的变革
包括开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
结构和体系变革
企业运作的管理方法的变革
包括结构变化、政策变化和控制系统变化
人员变革
企业员工价值观、工作状态、技能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确保职工努力工作,完成企业目标
战略变革的时机选择:
时机选择
含义
发生时间与危机的关系
负面影响
提前性变革
管理者能及时地预测到未来的危机,提前进行必要的战略变革。有远见的企业应该选择第一种
危机发生之前
没有
反应性变革
企业已经存在有形的可感觉到的危机,并且已经为过迟变革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危机发生之后
轻微影响
危机性变革
如果企业已经存在根本性的危机,再不进行战略变革,企业将面临倒闭和破产,是一种被迫的变革
致命影响
战略变革的模式:
变革的性质
渐变性
革命性
管理层的作用
积极主动
协调
计划
消极被动
接受
迫使
企业战略变革的主要任务:
1.调整企业理念。首先要确定企业使命;其次要确立经营思想;最后要靠行为准则约束和要求员工,使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必须奉行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定。
2.企业战略重新进行定位。
3.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
战略变革的实现:
1.变革的支持者推进战略变革的步骤(变革模式的支持者认为个人或者团体领导的变革很重要。)
(1)高级管理层是变革的战略家并决定应该做什么。
(2)指定一个代理人来掌握变革。高级管理层通常有三种作用:①如果变革激化了代理人和企业中的利益团体之间的矛盾,高级管理层应当支持代理人;②审议和监控变革的进程;③签署和批准变革,并保证将它们公开。
(3)变革代理人必须赢得关键部门管理人员的支持。
(4)变革代理人应督促各管理人员立即行动起来,并给予后者必要的支持。
2.变革受到抵制的原因与实现障碍
变革受到抵制的原因可能是变革会对人们的境遇甚至下列领域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1)生理变化。
(2)环境变化。
(3)心理变化。①迷失方向。②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无安全感。③无力。
基于上述的不同因素,变革会面临如下障碍:
(1)文化障碍。
(2)私人障碍。①习惯。②变革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可能相当大。③对于未知的恐惧降低了人们学习新技能和程序的意愿和兴趣,因为他们可能缺乏自信去迎接新的挑战。④选择性的信息处理导致员工去选择应当听什么和忽略什么来判断他们的处境,从而忽略管理层对于变革的要求。
3.克服变革阻力的策略
在处理变革的阻力时,管理层应当考虑变革的三个方面:变革的节奏、变革的管理方式和变革的范围。
11年前
暂无评论
整理笔记
第一章导论
1、战略传统概念: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强调公司战略的计划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对战略的定义堪称公司战略传统定义的典型代表。
战略的计划性,是从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的。它有两个本质特点:(1)战略是在企业发生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2)战略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制定的计划。
战略现代概念:一系列或整套的决策或行动方式。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
现代概念与传统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现代概念认为战略只包括为达到企业的终点而寻求的途径,而不包括企业终点本身;而从本质区别看,现代概念更强调战略的应变性、竞争性和风险性。
2、公司的使命首先是要阐明企业组织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理由,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公司目的、公司宗旨、经营哲学。
公司的目的是企业组织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理由的直接体现。组织按其存在理由可以分为两大类: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公司宗旨旨在阐述公司长期的战略意向,其具体内容主要说明公司目前和未来所要从事的经营业务范围。公司宗旨反映出企业的定位。
经营哲学是公司为其经营活动方式所确立的价值观、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高度概括。
3、公司目标是公司使命的具体化。
4、公司战略的功能;公司战略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公司战略是整合和优化企业资源能力的依据和动力;公司战略是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的前提和保障。
5、公司战略的层次:总体战略、业务单位战略、职能战略。
总体战略又称公司层战略。选择经营领域。
业务单位战略常被称作竞争战略或作业单位战略。形成竞争与经营战略。
职能战略又称职能层战略。
6、战略管理包含三个要素:战略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战略选择---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战略实施---采取措施使战略发挥作用。
战略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明确企业目前处于什么位置。
战略选择:总体战略选择、业务单位战略选择、职能战略选择。回答企业向何处发展。最终的战略选择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①根据企业目标选择战略。②提交上级管理部门审批。③聘请外部机构。
战略选择过程:制定战略选择方案、评价战略备选方案、选择战略、战略政策和计划。
战略评估:评估战略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通常使用三个标准:一是适宜性标准,考虑选择的战略是否发挥了企业的优势,克服了劣势,是否利用了机会,将威胁削弱到最低程度,是否有助于企业实现目标;二是可接受性标准,考虑选择的战略能否被企业利益相关者所接受,实际上并不存在最佳的、符合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统一标准,经理们和利益相关团体的不同的价值观和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略的选择;三是可行性标准,对战略的评估最终还要落实到战略收益、风险和可行性分析的财务指标上。
战略实施:有效的组织结构、人员和制度的管理、公司政治、选择适当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系统、协调好企业战略 结构 文化 控制等各方面。
7、战略变革:
渐进性变革与革命性变革
渐进性变革的特点
革命性变革的特点
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常常发生;
稳定地推进变化;
影响企业体系的某些部分
在企业生命周期中不常发生;
全面转化;
影响整个企业体系
战略变革四个发展阶段:
阶段名称
关键词总结
(1)连续阶段
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仅有一些小的修正
(2)渐进阶段
发生缓慢的变化
(3)不断改变阶段
呈现无方向或无重心的特点
(4)全面阶段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发生革命性或转化性的变化
战略变革的动因:
1.外部环境的变化
2.技术和工作方法方面的变化
3.产品和服务方面变化
4.管理及工作关系的变化
5.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变化
6.并购后
战略变革的类型:
技术变革
涉及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开发使之有能力与竞争对手抗衡的知识和技能
涉及工作方法、设备和工作流程等生产产品和服务技术
产品和服务变革
企业的产出的变革
包括开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
结构和体系变革
企业运作的管理方法的变革
包括结构变化、政策变化和控制系统变化
人员变革
企业员工价值观、工作状态、技能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确保职工努力工作,完成企业目标
战略变革的时机选择:
时机选择
含义
发生时间与危机的关系
负面影响
提前性变革
管理者能及时地预测到未来的危机,提前进行必要的战略变革。
有远见的企业应该选择第一种
危机发生之前
没有
反应性变革
企业已经存在有形的可感觉到的危机,并且已经为过迟变革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危机发生之后
轻微影响
危机性变革
如果企业已经存在根本性的危机,再不进行战略变革,企业将面临倒闭和破产,是一种被迫的变革
危机发生之后
致命影响
战略变革的模式:
变革的性质
渐变性
革命性
管理层的作用
积极主动
协调
计划
消极被动
接受
迫使
企业战略变革的主要任务:
1.调整企业理念。首先要确定企业使命;其次要确立经营思想;最后要靠行为准则约束和要求员工,使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必须奉行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定。
2.企业战略重新进行定位。
3.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
战略变革的实现:
1.变革的支持者推进战略变革的步骤(变革模式的支持者认为个人或者团体领导的变革很重要。)
(1)高级管理层是变革的战略家并决定应该做什么。
(2)指定一个代理人来掌握变革。高级管理层通常有三种作用:①如果变革激化了代理人和企业中的利益团体之间的矛盾,高级管理层应当支持代理人;②审议和监控变革的进程;③签署和批准变革,并保证将它们公开。
(3)变革代理人必须赢得关键部门管理人员的支持。
(4)变革代理人应督促各管理人员立即行动起来,并给予后者必要的支持。
2.变革受到抵制的原因与实现障碍
变革受到抵制的原因可能是变革会对人们的境遇甚至下列领域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1)生理变化。
(2)环境变化。
(3)心理变化。①迷失方向。②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无安全感。③无力。
基于上述的不同因素,变革会面临如下障碍:
(1)文化障碍。
(2)私人障碍。①习惯。②变革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可能相当大。③对于未知的恐惧降低了人们学习新技能和程序的意愿和兴趣,因为他们可能缺乏自信去迎接新的挑战。④选择性的信息处理导致员工去选择应当听什么和忽略什么来判断他们的处境,从而忽略管理层对于变革的要求。
3.克服变革阻力的策略
在处理变革的阻力时,管理层应当考虑变革的三个方面:变革的节奏、变革的管理方式和变革的范围。
11年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