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存货
一、单项选择题
3、下列各项中,关于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
A、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B、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C、存货跌价准备应转出到待处理财产损溢
D、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毁损,其进项税额应作转出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因管理不善导致的丢失、被盗、霉烂变质,存货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应作转出处理。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毁损,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需要做转出处理。
【答疑编号10627107】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存货的盘亏或毁损损失,报经批准后,应转作管理费用的有( )。
A、保管中产生的定额内自然损耗
B、自然灾害中所造成的毁损净损失
C、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毁损净损失
D、收发差错所造成的短缺净损失
E、因保管员责任所造成的短缺净损失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选项B自然灾害中所造成的毁损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选项E因保管员责任所造成的短缺净损失应由责任人赔偿。
【答疑编号10627106】
9、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年末与存货相关的部分业务及资料如下:(1)年末与戊公司签订一项销售丙产品的销售合同,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占下年预计生产丙产品的80%;预计为销售丙产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2)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 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和100万元。 (3)库存乙原材料是从德国W公司进口的高品质材料,目前国内尚没有厂家生产,该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 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4)丁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题至第3题。
<1>、下列有关甲公司存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B、随丁产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C、应付W公司货款因汇率变动产生的汇兑损益,计入乙材料成本
D、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将相关存货跌价准备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E、因非货币**易换出存货而同时结转的已计提跌价准备,不冲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2>、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甲公司乙材料采购成本的有( )。
A、购入乙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装卸费用
B、进口乙材料支付的关税
C、采购人员的差旅费
D、购入乙材料运输过程中的不合理损耗
E、进口乙材料支付的增值税
<3>、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2010年末存货跌价准备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丁产品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为68万元
B、丙产品有合同部分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为184万元
C、丙产品无合同部分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为51万元
D、乙原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为235万元
E、甲公司当年年末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为403万元
<1>、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应付W公司货款因汇率变动产生的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答疑编号10626921】
<2>、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采购人员采购过程中的差旅费不计入采购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购入材料运输过程中的不合理损耗不得计入采购成本;一般纳税企业购入材料支付的增值税应作为进项税额抵扣;故选项C、D、E符合题意。
【答疑编号10626922】
<3>、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1)丁产成品可变现净值=350-18=332(万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500-332)-100=68(万元)。A正确。(2)丙产品尚未生产,不应计提跌价准备。B、C不正确。(3)乙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应区分:①有合同部分:900-55×80%-300×80%=616(万元);②无合同部分:(1100-55-300)×20%=149(万元)。乙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1000×80%-616)-0]+[(1 000×20%-149)-0]=235(万元)。D正确。(4)甲公司2010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35+68=303(万元)。E不正确。
【答疑编号10626923】
三、计算分析题
1、甲企业为一生产制造型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企业本期发生经济业务如下:(1)12月5日委托乙企业加工应税消费品(商品加工完工后直接对外出售),甲企业发出材料成本200万元,支付加工费70万元(不含增值税),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率为10%,12月20日材料加工完成,甲企业收回该委托加工物资并验收入库。(2)12月7日,甲企业与丙企业签订一笔委托代销协议,甲企业委托其代为销售产品,协议约定丙企业按照产品销售价款的1%收取手续费,并在应付甲企业的款项中扣除。当日,甲企业发出代销商品成本400万元,估计不含税售价为600万元。至期末,甲企业并未收到丙企业提供的代销清单。(3)12月10日,甲企业外购原材料一批,成本为40万元。该批原材料用于生产已与丁企业签订合同所需交付的产品,合同约定产品售价为60万元。期末,甲企业尚未开始产品的生产,但甲公司预计生产产品尚需花费加工费15万元,销售过程中将产生相关税费7万元。(4)12月16日,甲企业按照签订的合同从国外购入C原材料一批,合同价款100万元,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至3月31日仍未收到原材料发票账单。(5)12月25日,甲企业为建造自用办公楼,外购建造过程中所耗用的材料一批,成本为150万元,增值税额25.5万元,企业为购入该批材料同时发生差旅费4万元、运杂费等6万元。(6)12月30日,甲企业外购红酒若干,购买价款20万元,对于该批红酒企业拟做年终福利发送给全体职工。至期末,甲企业尚未发放该批红酒。
<1>、计算资料(1)中甲企业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2>、计算资料(3)中外购原材料期末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如不需要,请说明理由,如果需要,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会计小王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得出期末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应填列金额为990万元,请判断小王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计算出正确的期末存货金额。
【正确答案】 甲企业委托加工物资应交消费税=(200+70)/(1-10%)×10%=30(万元),由于甲企业收回该应税消费品后直接对外出售,所以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中,所以甲企业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200+70+30=300(万元)。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627401】
【正确答案】 由于该原材料是用于生产产品的,所以应当首先测算产品是否减值:产品的成本=40+15=55(万元)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0-7=53(万元)产品的成本大于其可变现净值,所以该材料发生减值。材料的成本=40(万元)材料的可变现净值=60-7-15=38(万元)所以材料应该计提的减值金额=40-38=2(万元)
【答疑编号10627402】
【正确答案】 资料(1)中委托加工物资期末成本300万元,应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资料(2)中委托代销商品期末成本400万元,应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资料(3)中计提减值后材料价值38万元,应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资料(4)中对于材料已入库发票未到的材料应作暂估入账处理,暂估价值为合同价款100万元,应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资料(5)中外购材料用于办公楼的建造,应计入工程物资科目,不属于企业的存货;资料(6)中外购红酒用于职工福利,不属于存货定义范围。故,甲公司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金额应为838万元。
【答疑编号10627403】
2、大华股份有限公司(系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10年12月31日,大华股份有限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存货品种
数 量
单位成本(万元)
账面余额(万元)
备 注
A产品
1400件
1.5
2100
B产品
5000件
0.8
4000
甲材料
2000公斤
0.2
400
用于生产B产品
合计
6500
2×10年12月31日,A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每件0.1万元。B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6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每件0.15万元。甲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0.15万元/公斤。现有甲材料可用于生产350件B产品,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进一步加工成本为0.2万元/件。20×9年12月31日A产品和B产品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分别为40万元和100万元,2×10年销售A产品和B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和60万元。
<1>、计算大华股份有限公司2×10年12月31日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1)A产品:A产品可变现净值=1 400×(1.2-0.1)=1 540(万元)由于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2 100万元,所以,A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应计提跌价准备=(2 100-1 540)-(40-20)=540(万元)(2)B产品: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5 000×(1.6-0.15)=7 250(万元)由于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4 000万元,所以本期不再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将已有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转回。转回的金额=100-60=40(万元)(3)甲材料: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成本=400+350×0.2=470(万元)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50×(1.6-0.15)=507.5(万元)由于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所以无需对甲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A产品 540 贷:存货跌价准备——A产品540借:存货跌价准备——B产品 40 贷:资产减值损失—B产品 40
【答疑编号10627058】
11年前
暂无评论
第三章 存货
一、单项选择题
3、下列各项中,关于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
A、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B、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C、存货跌价准备应转出到待处理财产损溢
D、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毁损,其进项税额应作转出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因管理不善导致的丢失、被盗、霉烂变质,存货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应作转出处理。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毁损,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需要做转出处理。
【答疑编号10627107】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存货的盘亏或毁损损失,报经批准后,应转作管理费用的有( )。
A、保管中产生的定额内自然损耗
B、自然灾害中所造成的毁损净损失
C、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毁损净损失
D、收发差错所造成的短缺净损失
E、因保管员责任所造成的短缺净损失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选项B自然灾害中所造成的毁损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选项E因保管员责任所造成的短缺净损失应由责任人赔偿。
【答疑编号10627106】
9、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年末与存货相关的部分业务及资料如下:
(1)年末与戊公司签订一项销售丙产品的销售合同,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占下年预计生产丙产品的80%;预计为销售丙产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
(2)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 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和100万元。
(3)库存乙原材料是从德国W公司进口的高品质材料,目前国内尚没有厂家生产,该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 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
(4)丁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题至第3题。
<1>、下列有关甲公司存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B、随丁产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C、应付W公司货款因汇率变动产生的汇兑损益,计入乙材料成本
D、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将相关存货跌价准备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E、因非货币**易换出存货而同时结转的已计提跌价准备,不冲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2>、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甲公司乙材料采购成本的有( )。
A、购入乙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装卸费用
B、进口乙材料支付的关税
C、采购人员的差旅费
D、购入乙材料运输过程中的不合理损耗
E、进口乙材料支付的增值税
<3>、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2010年末存货跌价准备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丁产品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为68万元
B、丙产品有合同部分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为184万元
C、丙产品无合同部分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为51万元
D、乙原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为235万元
E、甲公司当年年末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为403万元
<1>、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应付W公司货款因汇率变动产生的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答疑编号10626921】
<2>、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采购人员采购过程中的差旅费不计入采购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购入材料运输过程中的不合理损耗不得计入采购成本;一般纳税企业购入材料支付的增值税应作为进项税额抵扣;故选项C、D、E符合题意。
【答疑编号10626922】
<3>、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1)丁产成品可变现净值=350-18=332(万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500-332)-100=68(万元)。A正确。
(2)丙产品尚未生产,不应计提跌价准备。B、C不正确。
(3)乙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应区分:①有合同部分:900-55×80%-300×80%=616(万元);②无合同部分:(1100-55-300)×20%=149(万元)。乙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1000×80%-616)-0]+[(1 000×20%-149)-0]=235(万元)。D正确。
(4)甲公司2010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35+68=303(万元)。E不正确。
【答疑编号10626923】
三、计算分析题
1、甲企业为一生产制造型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企业本期发生经济业务如下:12月5日 委托乙企业加工应税消费品(商品加工完工后直接对外出售),甲企业发出材料成本200万元,支付加工费70万元(不含增值税),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率为10%,12月20日 材料加工完成,甲企业收回该委托加工物资并验收入库。12月7日 ,甲企业与丙企业签订一笔委托代销协议,甲企业委托其代为销售产品,协议约定丙企业按照产品销售价款的1%收取手续费,并在应付甲企业的款项中扣除。当日,甲企业发出代销商品成本400万元,估计不含税售价为600万元。至期末,甲企业并未收到丙企业提供的代销清单。12月10日 ,甲企业外购原材料一批,成本为40万元。该批原材料用于生产已与丁企业签订合同所需交付的产品,合同约定产品售价为60万元。期末,甲企业尚未开始产品的生产,但甲公司预计生产产品尚需花费加工费15万元,销售过程中将产生相关税费7万元。12月16日 ,甲企业按照签订的合同从国外购入C原材料一批,合同价款100万元,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至3月31日 仍未收到原材料发票账单。12月25日 ,甲企业为建造自用办公楼,外购建造过程中所耗用的材料一批,成本为150万元,增值税额25.5万元,企业为购入该批材料同时发生差旅费4万元、运杂费等6万元。12月30日 ,甲企业外购红酒若干,购买价款20万元,对于该批红酒企业拟做年终福利发送给全体职工。至期末,甲企业尚未发放该批红酒。
(1)
(2)
(3)
(4)
(5)
(6)
<1>、计算资料(1)中甲企业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2>、计算资料(3)中外购原材料期末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如不需要,请说明理由,如果需要,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会计小王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得出期末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应填列金额为990万元,请判断小王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计算出正确的期末存货金额。
<1>、
【正确答案】 甲企业委托加工物资应交消费税=(200+70)/(1-10%)×10%=30(万元),由于甲企业收回该应税消费品后直接对外出售,所以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中,所以甲企业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200+70+30=300(万元)。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627401】
<2>、
【正确答案】 由于该原材料是用于生产产品的,所以应当首先测算产品是否减值:
产品的成本=40+15=55(万元)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0-7=53(万元)
产品的成本大于其可变现净值,所以该材料发生减值。
材料的成本=40(万元)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60-7-15=38(万元)
所以材料应该计提的减值金额=40-38=2(万元)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627402】
<3>、
【正确答案】 资料(1)中委托加工物资期末成本300万元,应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
资料(2)中委托代销商品期末成本400万元,应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
资料(3)中计提减值后材料价值38万元,应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
资料(4)中对于材料已入库发票未到的材料应作暂估入账处理,暂估价值为合同价款100万元,应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
资料(5)中外购材料用于办公楼的建造,应计入工程物资科目,不属于企业的存货;
资料(6)中外购红酒用于职工福利,不属于存货定义范围。
故,甲公司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金额应为838万元。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627403】
2、大华股份有限公司(系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10年12月31日 ,大华股份有限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存货品种
数 量
单位成本(万元)
账面余额(万元)
备 注
A产品
1400件
1.5
2100
B产品
5000件
0.8
4000
甲材料
2000公斤
0.2
400
用于生产B产品
合计
6500
2×10年12月31日 ,A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每件0.1万元。B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6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每件0.15万元。甲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0.15万元/公斤。现有甲材料可用于生产350件B产品,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进一步加工成本为0.2万元/件。
20×9年12月31日A产品和B产品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分别为40万元和100万元,2×10年销售A产品和B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和60万元。
<1>、计算大华股份有限公司2×10年12月31日 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1)A产品:
A产品可变现净值=1 400×(1.2-0.1)=1 540(万元)
由于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2 100万元,所以,A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
应计提跌价准备=(2 100-1 540)-(40-20)=540(万元)
(2)B产品:
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5 000×(1.6-0.15)=7 250(万元)
由于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4 000万元,所以本期不再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将已有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转回。转回的金额=100-60=40(万元)
(3)甲材料:
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成本=400+350×0.2=470(万元)
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50×(1.6-0.15)=507.5(万元)
由于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所以无需对甲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A产品 540
贷:存货跌价准备——A产品540
借:存货跌价准备——B产品 40
贷:资产减值损失—B产品 40
【答疑编号10627058】
11年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