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5月12日学习小记:

   看第八章了--风险应对,昨晚九点半回到家,本想洗洗睡了,可是发现没写笔记,哈哈  

   一、针对财务报表层次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

   1、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下列总体应对措施:
  1.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2.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因素。
  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
。如果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时应当考虑:
  (1)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控制环境的缺陷通常会削弱期中获得的审计证据的可信赖程度。
  (2)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更广泛的审计证据。
  (3)增加拟纳入审计范围的经营地点的数量。
  
  2、增强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方法
  (1)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思路
  1.对某些以前未测试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
  2.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其超出被审计单位的预期。
  3.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年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
  4.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
  (2)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实施要点
  1.注册会计师需要与被审计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事先沟通,要求实施具有不可预见性的审计程序,但不能告知其具体内容。
  注册会计师可以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明确提出这一要求。
  2.审计项目组可根据对舞弊风险的评估等确定具有不可预见性的审计程序。审计项目组可以汇总那些具有不可预见性的审计程序,并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3.项目合伙人需要安排项目组成员有效地实施具有不可预见性的审计程序,但同时要避免使项目组成员处于困难境地。
  (3)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示例
  表121举例说明一些具有不可预见性的审计程序:
  表121 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示例表

审计领域

一些可能适用的具有不可预见性的审计程序

存货

1)向以前审计过程中接触不多的被审计单位员工询问,例如采购、销售、生产人员等

2)在不事先通知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下,选择一些以前未曾访问过的盘点地点进行存货监盘

销售/应收账款

1)向以前审计过程中接触不多或未曾接触过的被审计单位员工询问,例如负责处理大客户账户的销售部人员

2)改变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对象,例如对收入按细类进行分析

3)针对销售和销售退回延长截止测试期间

 

4)实施以前未曾考虑过的审计程序,例如:
①函证确认销售条款或者选定销售额较不重要,以前未曾关注的销售交易,例如对出口销售实施实质性程序。
②实施更细致的分析程序,例如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审阅销售及客户账户。
③测试以前未曾函证过的账户余额,例如,金额为负或是零的账户,或者余额低于以前设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账户。
④改变函证日期,即把所函证账户的截止日期提前或者推迟。
⑤对关联公司销售和相关账户余额,除了进行详细函证外,再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进行验证

采购/应付账款

1)如果以前未曾对应付账款余额普遍进行函证,可考虑直接向供应商函证确认余额,如果经常采用函证方式,可考虑改变函证的范围或者时间

2)对以前由于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而未曾测试过的采购项目,进行细节测试

3)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审阅采购和付款账户,以发现一些特殊项目,例如是否有不同的供应商使用相同的银行账户

 

 

现金/银行存款

1)多选几个月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测试

2)对有大量银行账户的,考虑改变抽样方法

固定资产

对以前由于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而未曾测试过的固定资产进行测试,例如考虑实地盘查一些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如汽车和其他设备等

跨区域审计项目

修改分支机构审计工作的范围或者区域(如增加某些较次要分支机构的审计工作量,或实地去分支机构开展审计工作)

  
  3、总体应对措施对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的影响
  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和综合性方案。其中,实质性方案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实质性程序为主;综合性方案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将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
  当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高风险水平(并相应采取更强调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重视调整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等总体应对措施)时,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往往更倾向于实质性方案。
  
 二、进一步审计程序
  1、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和要求
  (1)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
  进一步审计程序
相对风险评估程序而言,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设计和实施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应当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尽管在应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都应当确保其具有针对性,但其中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
是最重要的。
  注册会计师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通常越大;但是只有首先确保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与特定风险相关时,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才是有效的。
  (2)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的考虑因素
  在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风险的重要性。风险的重要性是指风险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2.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3.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特征。
  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
  5.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如果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预期内部控制运行有效,随后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必须包括控制测试,且实质性程序自然会受到之前控制测试结果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可以采用综合性方案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即将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
如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实施控制测试,才可能有效应对评估出的某一认定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如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评估程序未能识别出与认定相关的任何控制,或注册会计师认为控制测试很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就是适当的。
  无论选择何种方案,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
  
 2、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
  (1)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的含义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
目的包括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
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2)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的选择
  1.注册会计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对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高,从而可能影响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及其综合运用。
  2.除了从总体上把握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对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影响外,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接下来应当考虑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特征以及内部控制。
  3.如果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拟利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就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
  
  3、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
  (1)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的含义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注册会计师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因此,当提及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时,在某些情况下指的是审计程序的实施时间,在另一些情况下是指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2)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的选择
  有关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的选择问题,第一个层面是注册会计师选择在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问题,第二个层面是选择获取什么期间或时点的审计证据的问题。这两个层面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如何确保获取审计证据的效率和效果。
  注册会计师应当如何选择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一项基本的考虑因素应当是注册会计师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当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或采用不通知的方式,或在管理层不能预见的时间实施审计程序。
  虽然在期末实施审计程序在很多情况下非常必要,但仍然不排除注册会计师在期中实施审计程序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当然,在期中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为此,如果在期中实施了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还应当针对剩余期间获取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时应当考虑的几项重要因素:
  1.控制环境。良好的控制环境可以抵消在期中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局限性,使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时有更大的灵活度。
  2.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例如,某些控制活动可能仅在期中(或期中以前)发生,而之后可能难以再被观察到;再如,某些电子化的交易和账户文档如未能及时取得,可能被覆盖。在这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如果希望获取相关信息,则需要考虑能够获取相关信息的时间。
  3.错报风险的性质。例如,被审计单位可能为了保证盈利目标的实现,而在会计期末以后伪造销售合同以虚增收入,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在期末(即资产负债表日)这个特定时点获取被审计单位截至期末所能提供的所有销售合同及相关资料,以防范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伪造销售合同虚增收入的做法。
  4.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需要获取的特定审计证据确定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例如,为了获取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余额证据,显然不宜在与资产负债表日间隔过长的期中时点或期末以后时点实施存货监盘等相关审计程序。
  某些审计程序只能在期末或期末以后实施,包括将财务报表与会计记录相核对,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所作的会计调整等。如果被审计单位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发生了重大交易,或重大交易在期末尚未完成,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交易的发生或截止等认定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在期末或期末以后检查此类交易。
  
  4、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
  (1)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的含义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
  (2)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考虑的因素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低,注册会计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
  2.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对拟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的要求越高,因此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也越广。
  3.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是指注册会计师计划通过所实施的审计程序对测试结果可靠性所获取的信心。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越高,对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要求越高,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
  随着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但是,只有当审计程序本身与特定风险相关时,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才是有效的。
  鉴于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往往是通过一定的抽样方法加以确定的,因此,注册会计师需要慎重考虑抽样过程对审计程序范围的影响是否能够有效实现审计目的。注册会计师使用恰当的抽样方法通常可以得出有效结论。但如果存在下列情形,注册会计师依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与对总体实施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不同,出现不可接受的风险:(l)从总体中选择的样本量过小;(2)选择的抽样方法对实现特定目标不适当;(3)未对发现的例外事项进行恰当的追查。

11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