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0
【知识点4】营运能力比率 【注】一般情况下,某项目金额使用年末数,如果年末数受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影响,可以考虑使用平均数。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三种表示形式)
表示形式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表明应收账款一年可以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明1元应收账款投资可以支持的销售收入。 【提示】理论上应使用“赊销额”,但外部分析人员无法取得赊销数据。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也被称为应收账款的收现期,表明从销售开始到回收现金平均需要的天数 3.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可以表明1元销售收入需要的应收账款投资。
注意问题
1.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 计提减值——收入不变,应收账款项目金额降低——周转次数增加,周转天数减少 这种周转天数的减少不是好的业绩,反而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如果减值准备的数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期末未提取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天数。 2.应收票据是否计入应收账款周转率。因为大部分应收票据是销售形成的,只不过是应收账款的另一种形式。应该将其纳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称为“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周转天数”。 【提示】计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不考虑应收票据,计算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周转天数考虑应收票据。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不一定是越少越好。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金销售更有利,周转天数就不会越少越好。收现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
(二)存货周转率
1.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 2.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 3.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
注意
(1)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看分析的目的。如果分析目的是判断短期偿债能力,应采用销售收入。如果分析目的是评估存货管理业绩,应当使用销售成本。在分解总资产周转率(周转天数)时,应统一使用“销售收入”。
(2)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低越好。比如,减少存货量,可以缩短周转天数,但可能会对正常的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再如,存货计提跌价准备。
(三)其他营运能力指标
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
(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3)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营运资本周转率
(1)营运资本次数=销售收入÷营运资本 (2)营运资本天数=365÷营运资本周转次数 (3)营运资本与收入比=营运资本÷销售收入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1)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 (2)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3)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
(1)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 (2)总资产周转天数=365/总资产周转次数 (3)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 【提示】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分析,通常可以使用“资产周转天数”或“资产与收入比”指标,不使用“资产周转次数”。 因为各项资产周转次数之和不等于总资产周转次数,不便于分析各项目变动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
11年前
暂无评论
2014.02.20
【知识点4】营运能力比率
【注】一般情况下,某项目金额使用年末数,如果年末数受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影响,可以考虑使用平均数。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三种表示形式)
表示形式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表明应收账款一年可以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明1元应收账款投资可以支持的销售收入。
【提示】理论上应使用“赊销额”,但外部分析人员无法取得赊销数据。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也被称为应收账款的收现期,表明从销售开始到回收现金平均需要的天数
3.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可以表明1元销售收入需要的应收账款投资。
注意问题
1.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
计提减值——收入不变,应收账款项目金额降低——周转次数增加,周转天数减少
这种周转天数的减少不是好的业绩,反而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如果减值准备的数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期末未提取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天数。
2.应收票据是否计入应收账款周转率。因为大部分应收票据是销售形成的,只不过是应收账款的另一种形式。应该将其纳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称为“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周转天数”。
【提示】计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不考虑应收票据,计算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周转天数考虑应收票据。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不一定是越少越好。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金销售更有利,周转天数就不会越少越好。收现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
(二)存货周转率
表示形式
1.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
2.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
3.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
注意
(1)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看分析的目的。如果分析目的是判断短期偿债能力,应采用销售收入。如果分析目的是评估存货管理业绩,应当使用销售成本。在分解总资产周转率(周转天数)时,应统一使用“销售收入”。
注意
(2)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低越好。比如,减少存货量,可以缩短周转天数,但可能会对正常的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再如,存货计提跌价准备。
(三)其他营运能力指标
指标
表示形式
流动资产周转率
(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3)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营运资本周转率
(1)营运资本次数=销售收入÷营运资本
(2)营运资本天数=365÷营运资本周转次数
(3)营运资本与收入比=营运资本÷销售收入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1)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
(2)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3)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
(1)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
(2)总资产周转天数=365/总资产周转次数
(3)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
【提示】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分析,通常可以使用“资产周转天数”或“资产与收入比”指标,不使用“资产周转次数”。 因为各项资产周转次数之和不等于总资产周转次数,不便于分析各项目变动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
11年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