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上一节讲到的权益净利率指标按三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由此形成的分析体系叫做杜邦分析休息,其存在某些局限性。
①计算总资产净利率的“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

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与金融活动损益。传统杜邦分析体系没有区分开净利润中有多少是金融活动(粗略理解为筹资活动)贡献的,多少是除金融活动外的经营活动贡献的。
没有区分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金融负债有固定成本,可以利用实现杠杆效应;经营负债无固定成本,若将其计入财务杠杆,会歪曲杠杆的实际效应。
由此,需要对传统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产生了管理用财务报表,即管理用资产负债表、管理用利润表、管理用现金流量表。
一、管理用资产负债表
传统公式: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按企业活动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进行调整,
资产=经营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经营负债+股东权益
经营资产-经营负债=金融负债-经营负债+股东权益
净经营资产=净负债+股东权益
根据资产负债表项目,判断哪些属于经营资产、金融资产、经营负债、金融负债。
具体划分,请见经营资产与金融资产的区分经营负债与金融负债的区分
区分清楚这两块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
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经营营运资本+净经营长期资产。
净负债=金融负债-经营负债
前面多个净经营字样就是经营资”-“经营负。因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定义为营运资本,所以,经营资”-“经营负,加经营二字即可。
二、管理用利润表
净经营资产形成的利润叫税后经营利润,净负债形成的费用叫税后利息费用
净利润=经营损益+金融损益=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三、管理用现金流量表
净经营资产形成的现金流量叫实体现金流量,净负债形成的现金流量叫债务现金流量,股东权益形成的现金流量叫股权现金流量。
所以,实体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
  1、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总投资=税后经营净利润-(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
这个公式是在税后经营净利润的基础上,把没有导致现金流减少但导致税后经营净利润减少的净经营资产增加额加回来。折旧与摊销在税后经营净利润已经减掉,也要加回。
  2、债务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
这个公式的含义是公司支付金融活动的现金流量是税后利息费用与净负债增加额之差。
  3、股权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股利分配-股权资本净增加
这个公式的含义是公司支付给股东的现金流量是分配的股利与从股东处新取得的权益资本增加额之差。
四、股权现金流量的计算
1、剩余现金流量法。股权现金流量=实体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
2、融资现金流量法。股权现金流量=股利-股份发行+回购股份
3、简便方法。其实是根据第一种方法推导而来。
股权现金流量= 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增加额×(1-负债率)
其中:负债率=净负债/净经营资产
五、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12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