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
一、设计作业成本系统的步骤
(一)确认作业和资源成本
确认作业就是对每项消耗企业资源的作业进行定义,识别每项作业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与其他作业的区别,以及每项作业与耗用资源的联系。作业认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企业总的生产流程,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另一种形式是通过与员工和经理进行交谈,自下而上地确定他们所做的工作,并逐一认定各项作业。
(二)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资源成本借助于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资源动因和作业成本之间一定要存在因果关系。常用的资源成本动因如下表:
(三)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单位作业成本=本期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总成本/作业量
作业量的计量单位即作业动因的种类有以下三种:
二、作业成本法举例
【例18-1】
DBX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该公司的服装车间主要生产3种款式的夹克衫和2种款式的西服。夹克衫和西服分别由两个独立的生产线进行加工,每个生产线有自己的工厂技术部门。5款服装均按批次组织生产,每批100件。
1、成本资料
该公司本月每种款式的产量和直接成本如下表:单位:元
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如下表:单位:元
2、按传统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
制造费用分配率=214800/107400=200%
完全成本法汇总成本计算单 单位:元
3、按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
作业成本法将间接制造费用归集到4个成本库:
(1)批次级作业成本库:生产准备、抽样检验和供应材料均属于批次级作业成本,按生产批次数分配作业成本。
(2)夹克产品线作业成本库:本例选择按生产批次作为产品级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也可以选择产量、相关成本做为分配基础。
(3)西服产品线作业成本库:本例选择按生产批次作为产品级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也可以选择产量、相关成本做为分配基础。
(4)生产维持成本库:本例分配基础选择直接人工成本。
作业成本分配的第一步是计算作业成本动因的单位成本,作为作业成本分配率。如下表所示:
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
作业成本分配的第二步,是根据单位作业成本和作业量,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如下表:
汇总成本计算单 单位:元
通过比较完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1)完全成本法扭曲了产品成本。原因在于完全成本法按直接人工分配全部制造费用,而不管这些费用的驱动因素是什么。而作业成本法按不同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提高了合理性。
(2)作业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不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与变动成本法不同。从长远看,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都应当分配给产品。
(3)作业成本法下,所有夹克的单位成本都比完全成本法低,而西服的单位成本都比完全成本法高。原因是完全成本法以直接人工作为间接费用的唯一分配率,夸大了高产量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了低产量产品的单位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大多具有以下特征:
(一)从成本结构看,这些公司的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若使用单一分配率,成本信息的扭曲会比较严重;
(二)从产品品种看,这些公司的产品多样性程度高,包括产品产量的多样性、规模的多样性、原材料多样性和产品组装的多样性;
(三)从外部环境看,这些公司面临的竞争激烈;
(四)从公司规模看,这些公司的规模较大。
总之,在极易产生成本扭曲并且准确的成本信息具有较大价值时,适宜采用作业成本法。
12年前
暂无评论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
一、设计作业成本系统的步骤
(一)确认作业和资源成本
确认作业就是对每项消耗企业资源的作业进行定义,识别每项作业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与其他作业的区别,以及每项作业与耗用资源的联系。作业认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企业总的生产流程,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另一种形式是通过与员工和经理进行交谈,自下而上地确定他们所做的工作,并逐一认定各项作业。
(二)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资源成本借助于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资源动因和作业成本之间一定要存在因果关系。常用的资源成本动因如下表:
(三)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单位作业成本=本期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总成本/作业量
作业量的计量单位即作业动因的种类有以下三种: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次数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时间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时间
二、作业成本法举例
【例18-1】
DBX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该公司的服装车间主要生产3种款式的夹克衫和2种款式的西服。夹克衫和西服分别由两个独立的生产线进行加工,每个生产线有自己的工厂技术部门。5款服装均按批次组织生产,每批100件。
1、成本资料
该公司本月每种款式的产量和直接成本如下表:单位:元
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如下表:单位:元
2、按传统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
制造费用分配率=214800/107400=200%
完全成本法汇总成本计算单 单位:元
3、按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
作业成本法将间接制造费用归集到4个成本库:
(1)批次级作业成本库:生产准备、抽样检验和供应材料均属于批次级作业成本,按生产批次数分配作业成本。
(2)夹克产品线作业成本库:本例选择按生产批次作为产品级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也可以选择产量、相关成本做为分配基础。
(3)西服产品线作业成本库:本例选择按生产批次作为产品级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也可以选择产量、相关成本做为分配基础。
(4)生产维持成本库:本例分配基础选择直接人工成本。
作业成本分配的第一步是计算作业成本动因的单位成本,作为作业成本分配率。如下表所示:
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
作业成本分配的第二步,是根据单位作业成本和作业量,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如下表:
汇总成本计算单 单位:元
通过比较完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1)完全成本法扭曲了产品成本。原因在于完全成本法按直接人工分配全部制造费用,而不管这些费用的驱动因素是什么。而作业成本法按不同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提高了合理性。
(2)作业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不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与变动成本法不同。从长远看,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都应当分配给产品。
(3)作业成本法下,所有夹克的单位成本都比完全成本法低,而西服的单位成本都比完全成本法高。原因是完全成本法以直接人工作为间接费用的唯一分配率,夸大了高产量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了低产量产品的单位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大多具有以下特征:
(一)从成本结构看,这些公司的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若使用单一分配率,成本信息的扭曲会比较严重;
(二)从产品品种看,这些公司的产品多样性程度高,包括产品产量的多样性、规模的多样性、原材料多样性和产品组装的多样性;
(三)从外部环境看,这些公司面临的竞争激烈;
(四)从公司规模看,这些公司的规模较大。
总之,在极易产生成本扭曲并且准确的成本信息具有较大价值时,适宜采用作业成本法。
12年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