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第三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各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

1相关行业状况、法律法规、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1.1行业状况

1.1.1所处行业的市场与竞争,包括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和价格竞争

1.1.2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1.1.3与被审计单位产品相关的生产技术

1.1.4能源供应和成本

1.1.5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1.2法律法规与监管环境

1.2.1会计原则和行业特定惯例

1.2.2受管制行业的法规框架

1.2.3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包括直接的监管活动

1.2.4税收政策

1.2.5目前对被审计单位开展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政府政策

1.2.6影响行业和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环保要求

1.3其他外部因素

总体经济情况、利率、融资和可获得性、通货膨胀水平或币值变动

1.4了解的重点和程度

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外部因素以及与前期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上,是否可能导致重大的错报风险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2.1所有权结构

2.2治理层结构

2.3组织结构

2.4经营活动

2.5投资活动

2.6筹资活动

2.7财务报告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3.1重大或导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3.2在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有争议的或新兴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3.3会计政策的变更

3.4新分布的财务报告准则、法律法规,以及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如何采用这些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可能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和实施战备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状况、事项、情况、作为(或不作为)而导致的风险,或由于制定不恰当的目标和战备而导致的风险

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识别或评估对财务报表没有影响的经营风险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5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了解的主要方面

5.1关键业绩指标(财务或非财务的)、关键比率、趋势和经营统计数据

5.2同期财务业绩比较分析

5.3预算、预测、差异分析,分部信息与分部、部门或其他不同层次的业绩报告

5.4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

5.5被审计单位与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较

关注内部财务业绩衡量的结果

考虑财务业绩衡量指标的可靠性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12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