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2012年12月17日学习内容:第八章第一节
总结如下:
一、资产减值的概念及范围:
概念
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涉及资产范围
1、对子公司(控制)、联营企业(重大影响)和合营企业(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非流动)资产
2、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3、固定资产;
4、生产性生物资产;
5、无形资产;
6、商誉;
7、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

二、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一般情况
1)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的减值迹象;
2)如果资产存在发生减值的迹象,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3)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特殊情况
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至少应当于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
1)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
2)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3)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
迹象来源
1)外部信息来源
2)内部信息来源
特殊事例
对于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益,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后,应当考虑长股投是否发生了减值。
在判断该类长股投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等类似情况。

三、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一)资产可收回金额计量的基本要求:
确定原
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估计原
一般情
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通常需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特殊情
①如果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时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要再估计另一项;
②如果没有确凿证据或理由表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显著高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可以将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视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③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结果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显著高于账面价值,之后又没有发生消除这一差异的交易或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可以不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④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与分析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相对于某种减值迹象反应不敏感,在本报告期间又发生了减值迹象的:可以不因该减值迹象的出现而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二)、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的确定:
反映内容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通常反映的是资产如果被出售或处置时可以收回的净现金流入。
相关概念
1、公允价值
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的金额。
2、处置费用
1)定义:
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资产的处置的增量成本。
2)包括:
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
3)不包括:
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
确定原则(
1、存在销售协议:
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
2、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活跃市场
根据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
3、既不存在销售协议又不存在活跃市场
根据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公平交易愿意提供的交易价格减去资产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
4、以上三种情况仍无法可靠估计:
应当以该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三)、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
确定原则
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考虑因素
1、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预计基
出于数据可靠性和便于操作等方面的考虑,建立在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的基础上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最多涵盖5,企业管理层如能证明更长的期间是合理的,可以涵盖更长的期间。
内容包
①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
未来现金流量=①—②
②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
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
考虑因
1)以资产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不包括:①将来可能发生会发生的、沿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②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2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
3)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致;
4)对内部转移价格应当予以调整。
确定方
1)通常应当根据资产未来期间最有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即使用单一的未来每期预计现金流量和单一的折现率计算;
2)根据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加权平均数)进地预计:即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按照各种可能情况下的现金流量乘以相应的发生概率加总计算。
2、资产的使用寿命
3、折现率
反映内
1)应当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
2)是企业在购置或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确定依
1)通常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
2)市场利率无法获得,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可以根据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其他相关市场借款利率作适当调整后确定。

1)通常使用单一的折现率;
2)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未来不同期间的风险差异或利率的期限结构反应敏感,企业应当在未来不同期间采用不同的折现率。
计算公式:略

(四)、外币未来现金流量及其现值的确定:(先折现后折算)
第一步
应当以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结算货币(外币)为基础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并按照该货币(人民币)适用的折现率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先折现
第二步
将该外币现值按照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当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从而折算成按照记账本位币(人民币)表示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后折算
第三步
将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相比较,确定其可收回金额;
第四步
将可收回金额与资产账面价值相比较,确定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以及确认多少减值损失。

四、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及其账务处理:

确定

原则

1、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即资产减值损失),同时确认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2、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的调整。
3、资产减值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4、资产符合终止确认条件减少的:企业应当将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销。

会计

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

13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