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社区首页
穆紫晓儿
【易错易混辨析】
1.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
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即收入归属期是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费用的归属期应是费用所服务的会计期间。例如:
(1)由于企业本期已向客户发货而尚未收到货款的交易,应作为本期的收入,不应作为收到货款期间的收入。
(2)对于本期已经预收货款而尚未发出商品的交易,由于本期不具有收取货款的权利,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而只能作为一项负债。
(3)对于企业本期应付的借款利息,尽管本期尚未支付,但由于本期受益,就应作为本期的费用,而不作为支付期的费用。
(4)对于本期预付下期的租金,尽管款项本期支付,但由于并不受益,就不能作为本期的费用。
收付实现制,也称为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的企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
2. 相关性与可比性的区别
------------
相关性是相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这个主角来说的,只要对他们有关,就需要在报表中披露。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信息的价值在于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比如说,你要准备本企业的会计年报内容,其他企业的会计年报内容与你要准备的东西就不具备相关性。因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是你所在企业的资料,其他企业的资料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没有什么作用。也就不具有相关性了。
而可比性,指不同会计主体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一原则要求不同会计主体同一会计事项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要一致,会计报表指标及其口径要相同。可比性要求的目的在于扩大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决策相关性,使会计主体在相互比较中寻找并解释他们之间的相似和投资决策,管理者据此进行经营决策。如企业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为平均年限法、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为加权平均法核算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3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
1.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
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即收入归属期是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费用的归属期应是费用所服务的会计期间。例如:
(1)由于企业本期已向客户发货而尚未收到货款的交易,应作为本期的收入,不应作为收到货款期间的收入。
(2)对于本期已经预收货款而尚未发出商品的交易,由于本期不具有收取货款的权利,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而只能作为一项负债。
(3)对于企业本期应付的借款利息,尽管本期尚未支付,但由于本期受益,就应作为本期的费用,而不作为支付期的费用。
(4)对于本期预付下期的租金,尽管款项本期支付,但由于并不受益,就不能作为本期的费用。
收付实现制,也称为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的企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
2. 相关性与可比性的区别
------------
相关性是相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这个主角来说的,只要对他们有关,就需要在报表中披露。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信息的价值在于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比如说,你要准备本企业的会计年报内容,其他企业的会计年报内容与你要准备的东西就不具备相关性。因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是你所在企业的资料,其他企业的资料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没有什么作用。也就不具有相关性了。
而可比性,指不同会计主体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一原则要求不同会计主体同一会计事项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要一致,会计报表指标及其口径要相同。可比性要求的目的在于扩大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决策相关性,使会计主体在相互比较中寻找并解释他们之间的相似和投资决策,管理者据此进行经营决策。如企业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为平均年限法、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为加权平均法核算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3年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