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第四节 投资项目决策方法及应用  一、投资方案的类型
  根据方案之间的关系,可将方案分为独立方案、互斥方案和组合或排队方案。
二、财务可行性评价与项目投资决策的关系
财务可行性评价围绕某一个投资方案而开展的评价工作,其结果是作出该方案是否具备(完全具备、基本具备、完全不具备或基本不具备)财务可行性的结论。
【提示】只有完全具备或基本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方案,才可以被接受;完全不具备或基本不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方案,只能选择“拒绝”。
投资决策通过比较,从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选择一个或一组最优方案的过程,其结果是从多个方案中作出了最终的选择。
关 系可行性评价在先,比较选择决策在后。这种关系在不同类型的方案之间表现不完全一致。
评价每个方案的财务可行性是开展互斥方案投资决策的前提。
独立方案的可行性评价与其投资决策是完全一致的行为。
三、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
  投资决策方法,是指利用特定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作为决策标准或依据,对多个互斥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方法。不得将投资决策方法与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混为一谈。
  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包括五种方法。
  1.净现值法 

含 义所谓净现值法,是指通过比较所有已具备财务可行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
决策原则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优
适用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原始投资相同且项目计算期相等多方案比较决策
2.净现值率法
含 义所谓净现值率法,是指通过比较所有已具备财务可行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率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
决策原则净现值率最大的方案为优
适用情况该法适用于项目计算期相等且原始投资相同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3.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含 义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是指在两个原始投资额不同方案的差量净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差额内部收益率,并与行业基准折现率进行比较,进而判断方案优劣的方法
决策指标计算差额内部收益率的计算与内部收益率指标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所依据的是差量净现金流量
决策原则当差额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时,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较优;反之,则投资少的方案为优
适用情况该法适用于两个原始投资不相同,但项目计算期相同的多方案比较决策

4.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含 义年等额净回收额法,是指通过比较所有投资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NA)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
适用情况原始投资不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多方案比较决策
决策指标某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该方案净现值×回收系数

【理解】年等额净回收额,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方案的净现值平均分摊到项目计算期的各年。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净现值是反映一个项目总体盈利情况的指标。而年等额净回收额,实际上就是把反映项目总体盈利能力的指标,调整为每年盈利情况的指标。
决策原则选择年等额净回收额最大的方案。
做题程序首先,计算净现值;
其次,用净现值除以年金现值系数(注意期数使用计算期),得出年等额净回收额;
最后,根据年等额净回收额进行决策。
5.计算期统一法
含 义计算期统一法,是指通过对计算期不相等的多个互斥方案选定一个共同的计算分析期,以满足时间可比性的要求,进而根据调整后的评价指标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
处理方法方案重复法这种方法,是将各方案计算期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比较方案的计算期,进而调整有关指标,并据此进行多方案决策的一种方法。
【提示】两种方法:重复净现金流量、重复净现值
最短计算期法又称最短寿命期法,是指在将所有方案的净现值均还原为年等额净回收额的基础上,再按照最短的计算期来计算出相应净现值,进而根据调整后的净现值指标进行多方案比较决策的一种方法
决策原则选择调整后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优
  (1)方案重复法(计算期最小公倍数法)
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重复净现金流量):将各方案计算期的各年净现金流量进行重复计算,直到与最小公倍数计算期相等;然后,再计算有关评价指标;最后,根据调整后的评价指标进行方案的比较选择。(该方法比较麻烦,不常用)
  第二种方式(重复净现值):直接计算每个方案项目原计算期内的评价指标(主要指净现值),再按照最小公倍数原理对其折现,并求代数和,最后根据调整后的净现值指标进行方案的比较决策。
(2)最短计算期法
  最短计算期法又称最短寿命期法,是指在将所有方案的净现值均还原为年等额净回收额的基础上,再按照最短的计算期来计算出相应净现值,进而根据调整后的净现值指标进行多方案比较决策的一种方法。
  解题步骤:
  第一步:计算每一个方案的净现值;
  第二步:计算每一个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第三步:以最短计算期计算调整净现值,调整净现值等于年等额净回收额按照最短计算期所计算出的净现值
  第四步:根据调整净现值进行决策,也就是选择调整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提示】
  (1)采用这种方法,对于具有最短计算期的方案而言,其调整净现值与非调整净现值是一样的
  (2)在计算调整净现值时,只考虑最短计算期内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对于最短计算期之外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则不予考虑。

  
四、两种特殊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一)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决策
  1.项目差量净现金流量的估算(建设期为0,债务资金为0)
  △NCF0=-(该年发生的新固定资产投资-旧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
  △NCF1=该年因更新改造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该年因更新改造增加的折旧+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NCF2~n=该年因更新改造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该年因更新改造增加的折旧+该年回收新固定资产净残值超过假定继续使用的旧固定资产净残值之差额
  【注意】
  (1)项目计算期不取决于新设备的使用年限,而是由旧设备可继续使用的年限决定
  (2)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旧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3)在计算运营期第一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的公式中,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息税前利润”不应当包括“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的净损失”。
  (4)旧设备的年折旧不是按其原账面价值确定的,而是按更新改造当时旧设备的变价净收入扣除假定可继续使用若干年后的预计净残值,再除以预计可继续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
  旧设备的年折旧=(旧设备的变价净收入—旧设备预计净残值)/尚可使用年限
  差量折旧=(差量投资-差量残值)/尚可使用年限
  2.决策原则
  当更新改造项目的差额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折现率或设定折现率时,应当进行更新;反之,就不应当进行更新。
(二)购买或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的决策
  如果所需用的固定资产既可以购买,也可以采用经营租赁的方式取得,就需要按照一定方法对这两种取得方式进行决策。
  有两种方法可以考虑:
  第一种方法:分别计算两个方案的差量净现金流量,然后按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进行决策;
  第二种方法:直接比较两个方案的折现总费用,然后选择折现总费用低的方案。
  【差额内部收益率法】
  计算各自的净现金流量,然后计算购买与租赁的差量现金流量,最后根据差量现金流量计算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并进行决策。
  1.购买固定资产方案的净现金流量
  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营业利润=每年增加营业收入-每年增加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每年增加经营成本-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折旧额
  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净利润=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营业利润×(1-所得税税率)
  NCF0=-(购买固定资产的投资)
  NCF1-(n-1)=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净利润+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折旧额
  NCFn=购买设备该年增加的净利润+购买设备该年增加的折旧额+购买设备该年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2.租入设备方案的净现金流量
  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营业利润=每年增加的营业收入-每年增加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每年增加经营成本-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租金
  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净利润=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营业利润*(1-所得税税率)
  NCF0=0
  NCF1-n=租入设备该年增加的净利润
(2)折现总费用比较法。无论是购买设备还是租赁设备,每年增加营业收入、增加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加经营成本都不变,可以不予以考虑。
购买设备方案折现总费用1.购买设备的投资现值(A)
2.购买设备每年增加折旧额而抵减所得税的现值合计(B)
3.购买设备回收固定资产余值的现值(C)
折现总费用=A-B-C
【注意】这里不包括折旧。因为折旧是非付现的,不影响现金流量。公式法中考虑折旧是因为要根据利润调整得出净现金流量。这里是直接计算的,不是调整计算的。
折现总费用=相关现金流出的现值-相关现金流入的现值。
租入设备方案折现总费用1.每年增加租金的现值合计(A)
2.每年租金抵税现值合计(B)
折现总费用=A-B
决策原则选择折现总费用最小的方案

13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