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知识点9】管理用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思路

总体思路

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

资产负债表

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

利润表

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

现金流量表

区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金融活动现金流量

【知识点10】管理用资产负债表的原理及其编制
1.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

区分标志

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主要标志是看该资产是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还是经营活动暂时不需要的闲置资金利用方式。

特殊项目处理

货币资金

(1)货币资金本身是金融性资产,但是有一部分货币资金是经营活动所必需的。
(2)在编制管理用资产负债表时,有三种做法:
①将全部货币资金列为经营性资产,理由是公司应当将多余的货币资金购买有价证券。保留在货币资金项目中的数额是其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即使是有超出经营需要的部分也应按实际状况列报(超储的存货在历史报表中仍然在“存货”项目中报告)。
②根据行业或公司历史平均的“货币资金/销售”百分比以及本期销售额,推算经营活动需要的货币资金额,多余部分列为金融资产。
③将其全部列为金融资产,理由是货币资金本来就是金融资产,生产经营需要多少,不但外部人员无法分清楚,内部人员也不一定能分清楚。
在编制管理用资产负债表时,要事先明确采用哪一种处理方法。

短期应收票据

(1)以市场利率计息的投资,属于金融资产;
(2)无息应收票据,应归入经营资产,因为它们是促销的手段。

短期权益性投资

它不是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而是暂时自用多余现金的一种手段,因此是金融资产

长期权益投资

经营性资产
【提示】长期股权投资,尽管其表现形式为股票,但属于经营资产

债权性投资

对于非金融企业,债券和其他带息的债权投资都是金融性资产,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债权性投资。

应收项目

(1)大部分应收项目是经营活动形成的,属于经营资产。
(2)“应收利息”是金融项目。
(3)“应收股利”分为两种:
长期权益投资的应收股利属于经营资产;
短期权益投资(已经划分为金融项目)形成的应收股利,属于金融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

经营资产

其他资产

通常列为经营资产

2.区分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

基本含义

经营负债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涉及的负债。
金融负债是债务筹资活动所涉及的负债。
大部分负债是金融性的,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特殊项目处理

短期应付票据

分两种情况:
(1)以市场利率计息——金融负债
(2)无息应付票据——经营负债

优先股

从普通股股东角度看,优先股应属于金融负债

应付项目

(1)大多数应付项目是经营活动中应计费用,包括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税款、应付账款等,均属于经营负债。
(2)“应付利息”是债务筹资的应计费用,属于金融负债。
(3)“应付股利”中属于优先股的属于金融负债,属于普通股的属于经营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

经营负债

长期应付款

融资租赁引起的属于金融负债;其他属于经营负债

其他负债

通常列作经营负债

【知识点11】管理用利润表的原理及其编制
1.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

金融损益

(1)是指金融负债利息与金融资产收益的差额,即扣除利息收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以后的利息费用
(2)由于存在所得税,应计算该利息费用的税后结果,即净金融损益。

经营损益

指除金融损益以外的当期损益

项目调整

金融损益涉及以下项目的调整:
(1)财务报表中“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总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从管理角度分析,现金折扣属于经营损益,不过实际被计入财务费用的数额很少,所以可以把“财务费用”全部作为金融处理。
【注意】有一部分利息费用已经被资本化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甚至已经计入折旧费用,作为经营费用抵减收入。对其进行追溯调整十分困难,通常忽略不计。
(2)财务报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属于金融资产价值变动的损益,应计入金融损益,其数据来自财务报表附注。
(3)财务报表的“投资收益”中,既有经营资产的投资收益,也有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只有后者属于金融损益。其数据可以从财务报表附注“产生投资收益的来源”中获得。
(4)财务报表的“资产减值损失”中,既有经营资产的减值损失,也有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只有后者属于金融损益。其数据可从财务报表附注“资产减值损失”中获得。

2.分摊所得税(区分经营损益所得税和金融损益所得税)
  既然已经区分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与之相关的所得税也应分开。

严格方法

分别根据适用税率计算应负担的所得税(各种债权和债务的适用税率不一定相同,例如国债收益免税等)。

简便方法

根据企业实际负担的平均所得税税率计算各自应分摊的所得税。
【提示】本书采用简便方法处理。
 

【知识点12】管理用现金流量表的原理及其编制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融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区分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营运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生产性资产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现金流量,代表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成果,是“企业生产的现金”,因此又称为“实体经营现金流量”。
(1)营业现金毛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
(2)营业现金净流量=营业现金毛流量-经营营运资本净增加
(3)实体现金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 
【总结】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净增加-(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

融资活动现金流量

(1)债务现金流量——是与债权人之间的交易形成的现金流,包括支付利息、偿还或借入债务,以及金融资产购入或出售。
债务现金流量=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增加
(2)股权现金流量——是与股东之间的交易形成的现金流,包括股利分配、股份发行和回购等。
股权现金流量=股利分配-股权资本净增加

 2.现金流量基本等式

来源

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净增加-(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

去向

融资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

关系

实体现金流量=融资现金流量

 3.管理用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
  【上半部】实体现金流量
  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经营活动现金毛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毛流量-经营性营运资本增加=营业现金净流量
  营业现金净流量-(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实体现金流量
  【下半部】融资现金流量
  债务现金流量=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增加
  股权现金流量=股利分配-股权资本净增加
  债务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融资现金流量


【知识点13】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

(一)改进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二)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柜架

主要财务比率

计算公式

相关指标的关系

1.税后经营净利率
税后经营净利润/销售收入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
2.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
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
3净经营资产净利率
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
4.税后利息率
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
 
5经营差异率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
 
6.净财务杠杆
净负债/股东权益
 
7.杠杆贡献率
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8.权益净利率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三)权益净利率的驱动因素分解
  各影响因素对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影响程度,可使用连环代替法测定。
(四)杠杆贡献率的分析
  影响杠杆贡献率的因素是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和净财务杠杆:
  杠杆贡献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可以用连环代替法分别分析税后利息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财务杠杆的变动对杠杆贡献率的影响程度。

13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