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计算应享有的份额时,应以取得投资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投资前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已包括在取得时的初始投资成本中。pp111(通过“股权投资差额”调整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单位分派的股票股利,投资企业不作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投资指南pp45(在备查账中吧)将“资本公积”科目中的准备明细目转入“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目的情况:1、 被投资单位处置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投资单位不作分录)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注意还有一个将递延税款转入应交税金)2、 投资单位处置长期股权投资(部分处置按比例结转)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p135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例192001年A企业再次投资时应进行追溯调整,可按题给出的业务按权益法再做一遍:第一,追溯调整的有关分录(1)99、1投资: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522000贷:银存 522000股权投资差额=520000-(4500000*10%)=72000 损性、借方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72000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72000(2)99、5宣告分派98年股利:借:应收股利 4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40000(3)99年底摊销股权投资差额,1年的计7200元借:投资收益 7200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7200(4)99年底确认净损益: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0000贷:投资收益 40000至此,整理出并借记权益法新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各明细户,贷记成本法旧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差额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410000(522000-72000-40000)----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4800(72000-7200)摊余----B公司(损益调整) 40000(4)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法账面余额,如提减值准备应在借方冲之)48200(初始投资522000-收分派股利40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2800(照此法算可轧差)第二,追加投资追加投资分录略需要注意4个概念,按次序:(1)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初始投资成本=按权益法追溯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含股权投资差额明细户)+追加投资成本=”投资成本”明细户410000+”损益调整”明细户40000+追加投资成本1800900=2250900(2)追加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追加投资成本-(追加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此次追加投资的持股比例)=1800900-(99年初所有者权益4500000-99年5月宣告分派98年股利40000+99年净利润400000)*25%=675900 损性、借方分录略(3)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新的投资成本=(1)-(2)=改为权益法时初始投资成本-追加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2250900-675900=1575000(4)改为权益法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追加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不能加上追加的这笔投资!)*追加投资后总的持股比例=(99年初所有者权益4500000-99年5月宣告分派98年股利40000+99年净利润400000)*35%=1575000注意(3)=(4)年底股权投资差额继续摊销分录略。注意是加总的差额在剩余期间内摊销。年底计算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分录略长期债权投资分期付息和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相同点:1、 都需按期计提利息,并同时摊销溢折价和费用。利息都记入投资收益。2、企业购买时价款中包含的尚未到期的债券利息,二者均构成长期债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在“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中核算,值得说明的是,分期付息待该项利息实际形成一项债权时,再转入应收项目。(我认为是指到付息日应转入应收利息)不同点:1、应收利息计提时间不同。分期付息债券为付息日。这一点北注p44右第4题提供了支持。但其年度是否还要提;一次还本付息债券为年底。2、应收利息计提记入科目不同。分期付息债券记入应收利息,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记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当然实际收到利息时冲销的科目变不同。分期债券利息是在付息日计提时计入“应收利息”科目,购买时价款中包含的未到期利息构成投资成本,在“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或“短期投资”中核算。(据01北注)购买时价款中包含的未到期利息和年底计提利息都记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的是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即:不论是企业购买时价款中包含的尚未到期的债券利息,还是在付息日或年底计提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和一次还本付息债券都默认在“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中核算。特殊的是分期付息债券计提利息记入应收利息。长期债权投资年底(付息日)计息总分录: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债券)(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折价))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债券投资(费用)记死: 应收利息+折溢价-债券费用=投资收益年死数 年摊销额 年摊销额 实际利率法:有溢价为逐年减少有折价为逐年增多 1、处置时,利息不提净(购买日至处置日未提部分);2、按实际利率法计算债券投资收益时和摊销溢折价时,费用的摊销是否按直线法;3、债券溢折价的摊销和形成是两码事。购买时形成的债券溢折价=债券初始投资成本-相关费用-应收利息-面值。注意相关费用是指计入初始投资成本的大额债券费用,应收利息也是指计入初始投资成本的未到期利息。初始投资成本将全部买价按是否计入投资成本作必要扣除。对买价中所含计入初始投资成本的未到期利息应绝对注意。有时题并不明着说给。靠自己判断!摊销折价的一个例子:课本例10,假设折价为4000元,实际利率为13.34%,其他不变。日期 应收利息 利息收入 折价摊销 未摊销折价 面值和未摊销折价之差2=面值*票 2=上一期5 3=2-1 4=上一期4-3 5=上一期5+3或面值-4 面利率 *实际利率 95、1 4000 7600095、12 9600 10138 538 3462 7653896、12 9600 10210 610 2852 7714897、12 9600 10292 692 2160 7784098、12 9600 10384 784 1376 7862499、12 9600 10488 888 488(应0) 79512(应8000)合计(应)48000 52000 4000 - -实际48000 51512 3512 注:差别原因:实际利率是我估计的一个数。实际计算时,在最后一年调整。此笔记是我在学习中随时醒悟、纠正,反复修改、完善而形成的。主题是压缩知识点、观注特殊点;理清思路、解决记忆难题,形成整体、宏观性记忆。前面是我学习的过程,重点关注记忆要点,后面是整体总结,重在形成宏观性思路。P为02课本,极小部分的pp是01课本。以后还有其他的部分,我将陆续贴出,供大家参考。但上网也别时间太长了,主要是找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游刃有余的,多帮一下别人。大伙不知道,这些天,我对视野流下了眼泪。年已31的我,好像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里边有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在真诚的汗水里追求知识。既非远亲、又非近邻,当一个不知名的小女子管你叫哥的时候,堂堂七尺男儿,你是什么感觉。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吗,真诚的感情的到来,虽然你并不想留住它。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认为是心血的东西毫无保留地奉献出,奉献给我们在年轻生**的共同追求?什么也不求,仅仅是感动。--------爱你们的鹰儿投资新分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由于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投资的账面价值不随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化而调整,故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唯一联系便是接受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就是在人家宣告分派时,作账务处理,将所得分派记入投资收益或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因此成本法有点收付实现制的意思。界定原则:企业获得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这句话非常值钱,是针对整个投资来说的,而不只限于成本法。很可能出点小题,让你取点进行精确分析,直接求出应记的投资收益。当然大题得用下面的公式。1、 投资年度分得的处理如不能分清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情况(分清需有投资时和股利宣告时两个时点的净损益数),用公式:投资收益=宣告时投资当年净损益×持股比例×持股时间比例(年数)成本法依持股比例确认权益 投资后的利润是合法来源(表义分录: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应收股利-记入投资收益数(表义分录: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应冲减数=<0,将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即应收股利全部确认投资收益,计算结束)记忆:投资当年即分得股利,兴冲冲地先算投资收益。计算方法:总结出成本法下投资年度收到股利分录(无论什么情况必须算完主公式):借:应收股利 当年分派股利×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先算=宣告时投资当年净损益×持股比例×持股时间比 例(年数)>=应收股利时按应收股利确认收益,无下式。长期股权投资 轧差=<0无此项,即应收股利全部确认投资收益,例1:96年1月底购入长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10%,并准备长期持有。96年初利润20万元,被投资单位于4月底宣告分派上年现金股利30万元(是不是矛盾),宣告时的利润为40万元。我总认为课本的公式适用于投资年度年底宣告分派股利,因为算持股时间(年数)的时候它是除12。而这个例题就不能直接套用课本公式。此题关键是搞清2一4月这3个月的持股时间内实现的股利是多少。因为(课本原话):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部分是来自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的盈余分配(即产生股利),则应作为投资企业投资年度的投资收益。p116结论:投资后至股利宣告日即持股时间内实现的盈余分配,即产生的股利,应按持股比例作为投资年度的投资收益。 算法1:分析:4月底宣告分派上年现金股利30万元,而上年利润只有20万元,说明有10万元股利来自96年的利润。(分派上年股利与本年利润是不是发生不了关系)96年初利润20万元,4月底宣告时的利润为40万元,说明96年1-4月实现利润20万元。2-4月(即持股时间内)实现的利润为 20×3/4=15万,这15万当中产生的盈余分配是10万,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应享有1万。(先算收益)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3-1=2借:应收股利 3万贷:投资收益 1万长期股权投资 2万算法2:投资收益=宣告时投资当年净损益×持投比例×持股时间比例(年数)=(40-20)×10%×3/4=1.5万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持投比例-记入投资收益数=30×10%-1.5=1.5万借:应收股利 3万贷:投资收益 1.5万长期股权投资 1.5万算法3:因为是宣告分派上年现金股利,所以全部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借:应收股利 3万贷:长期股权投资 3万分歧的关键:分派上年股利与本年利润是不是发生不了关系?也许这道题本身矛盾。例2:96年4月初购入长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10%,被投资企业当年实现利润50万,年底分派股利30万。借:应收股利 30×10%=3万贷:投资收益 50×10%×9/12=3.75万>=应收股利3万,停,作最后分录借:应收股利 3万贷:投资收益 3万当然,从实现利润50万分派股利30万亦可看出,分派股利都有正当的来源,应全部确认投资收益。另外注意算到第一步发现投资收益>=应收股利,就停,按应收股利数全部确认收益。此题结论:投资当年分得股利,应冲减投资成本=<0,即将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全部确认投资收益,此为唯一结果,不再进行其他计算。以后年度分得股利,也有相似的一条,即应冲减数括号内=<0,即将应收股利全部确认投资收益,但并不停止计算应冲减额,而是将冲减额也计入投资收益。例3:96年2月初购入长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10%,被投资企业年初至5月1日实现利润30万,随即分派股利50万。借:应收股利 50×10%=5万贷:投资收益 30×10%×3/4=2.25万 长期股权投资 2.75万2、 投资年度后分得的处理应冲减投资成本=(投资后至本年末/本次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简化公式:应冲减=(所有股利-至上年末所有利润)×持股比例-已冲减注:冲减到投资成本为0为止吧。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即应收股利-应冲减数)2个主公式都有×持股比例的因素,注意计算时一定莫忘乘以持股比例!另外根据次序先算了一个,用应收股利减之即可得出另一个。注意事项:(1)绝对应注意事项。运用此公式的条件:被投资单位当年分派股利。这透露出一种消息,就是成本法在投资收益计算和相应账务处理时,必须是在人家宣告分派股利时。没钱分给你,你还算什么,所以说有点收付实现制的意思。(2)依计算进程,在“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公式中,如果括号内=〈0,即投资后至本年末/本次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说明所有的利润或现金股利都有正当的资金来源,则按持股比例应分得的现金股利,全部确认投资收益。但这并不影响任何公式计算,还要将应冲减公式计算完。即将应冲减额也计入投资收益。这一点与投资年度是不同的。(3)成本法弥补冲减的投资成本的2种情形(我认为投资年度股利的处理没弥补冲减的投资成本的情形):一是收到宣告分派股利时,冲减公式<0。这在冲减公式中有两种情况:a.括号内=<0,即累积分派利润数=<合法来源,此时整个冲减公式肯定<0,并且-已冲减数的结果即应恢复数肯定大于已冲减数,此时按原已冲减数恢复即可;b. 括号内〉0,而整个冲减公式〈0。此时-已冲减数的结果即应恢复数肯定小于已冲减数,按计算结果恢复即可;二是如果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股利,又由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未分配的净利润弥补(应用冲减数与应享有的未分配利润数相比较),应将原已冲减部分予以转回,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弥补冲减分录均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p118例10有它的影子。注意弥补数不能超过原冲减数。注意一和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就是说,人家既实现了利润,又宣告分派股利,你才有可能弥补。注意这是成本法,权益法也有冲减和恢复冲减。即: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但其中的“损益调整”明细户可继续冲减至出现贷方余额,02课本为负数),被投资单位以后各期实现净利润,投资企业应按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的金额,恢复投资的账面价值。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是指将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还剩下的部分,在备查账中登记,作为以后实现利润恢复投资账面价值的一个抵减项目。(4)也是最不太重要的一个。如果被投资单位在年度中间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的,投资企业无法取得被投资单位投资后至本年末止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用投资后至本次发放股利止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大多数还真是这个情况)。例3:96年4月初购入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投资成本11万,持股比例10%,并准备长期持有。企业于96年5月初分派95年度现金股利20万元,96年底当年实现利润50万,随即分派股利40万,97年5月初宣告分派股利30万(课本p118例四变异)此题综合了两方面:一是投资当年分得,二是投资年度以后分得。(1) 购入略(2) 96年5月初:借:应收股利 2万贷:长期股权投资 2万(3) 96年底:借:应收股利 40×10%=4万贷:投资收益 当年分得先算投资收益=净收益×持股比例×持股时间(年数)=50×10%×9/12=3.75万长期股权投资 0.25万(4) 97年5月初:借:应收股利 30×10%=3万贷:投资收益 0万长期股权投资 以后年度先算冲减。应冲减投资成本=(投资后至本年末/本次累积分派的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累积净损益)×持股比例-已冲减的投资成本=(20+40+30-50×9/12 若有4月初投资前利润数,则用全年利润减之)×10%-(2+0.25)=3万 总结出成本法下投资年度以后收到股利分录(无论什么情况必须算完2个公式):借:应收股利 当年分派股利×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轧差 长期股权投资 先算=(投资后所有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所有利润)×持股比例-已冲减。为-时倒到借方,弥补情形,弥补不超过冲减总结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总分录(关键是算主公式):时间:宣告分派股利时。借:应收股利 当年分派股利×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投资当年收到股利先算的主公式,>=应收股利时按应收股利确认收益,无下式。=宣告时投资当年净损益×持投比例×持股时间比例(年数)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年度以后收到股利先算的主公式,为-时倒到借方,弥补情形,弥补不超过冲减。=(所有股利-至上年末所有利润)×持股比例-已冲减以上公式非常形象,即将应收股利分成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 记死:应收股利=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注意:投资成本法总分录中,应收股利必有,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可能有其一或全部。假设课本p118例四将96年净利润改为50万,则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变为-2万,而原只冲减1万,则只弥补1万;应确认投资收益=3万-(-1)=4万(不能确认为50万*10%=5万);计算结果和分录和同类题完全相同。再假如96年实现净利润35万,则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0.5万,小于原冲减1万,则只弥补0.5万;应确认投资收益=3万-(-0.5)=3.5课本p118例四表明:投资以后年度分得股利,如出现弥补原冲减情形 ,投资收益=应享有的股利分配额+弥补的原投资成本冲减额。(依以上总分录也可看出)总结出成本法下 “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变化的几种情况,这对宏观性记忆非常重要。(1) 追加或收回投资。投资准则17条;(2)收到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属于投资前累积盈余的分配额(宣告时),冲减投资成本。(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pp99、pp102。即上面计算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的情况;(3)投资年度后分得股利时,弥补冲减的投资成本的2种情形:一是宣告分派股利时,冲减公式<0。二是如果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股利,又由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未分配的净利润弥补,应将原已冲减部分予以转回,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弥补冲减分录均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p118例四有它的影子。注意弥补数不能超过原冲减数。见上面(3)(4)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时确定的成本,而计划处置的长期投资不调整至短期投资p155。可记忆为水往高处流,投资向长处划。判断: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单位“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一定变化。×有不冲减投资成本情形。被投资单位没有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单位“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一定不会变化。×还有追加等


22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