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8-6: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比较【背,判】
比较项目
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1、审计目的
(1)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2)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对财务报表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是否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表意见
2、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的目的
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的直接目的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1)财务报表审计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了解内部控制是为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测试内部控制是为了进一步证明了解内部控制时得出的初步结论,
(3)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服务于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目的
3、测试范围
范围大,所有:
对所有重要账户、各类交易和列报的相关认定,都要了解和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强制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运行是有效的(即在确定实质性层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2)或者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在其他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不测试内部控制
4、测试时间
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不需要测试整个会计期间,但要测试足够长的期间(短于1年)
一旦确定需要测试,则需测试内部控制在整个拟信赖的期间的运行有效性
5、测试样本量
对结论可靠性的要求高,测试的样本量大
对结论可靠性要求取决于计划从控制测试中得到的保证程度(或减少实质性程序工作量的程度),样本量相对要小
6、结果报告
1、对外披露;
2、以正面、积极的方式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发表审计意见
1、通常不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的情况,除非是内部控制影响到对财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
2、以管理建议书的方式向管理层或治理层报告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但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专门实施审计程序,以发现和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14年前
暂无评论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项审计业务。在下表中对其进行了比较。
表28-6: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比较【背,判】
比较项目
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1、审计目的
(1)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2)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对财务报表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是否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表意见
2、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的目的
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的直接目的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1)财务报表审计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了解内部控制是为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测试内部控制是为了进一步证明了解内部控制时得出的初步结论,
(3)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服务于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目的
3、测试范围
范围大,所有:
对所有重要账户、各类交易和列报的相关认定,都要了解和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强制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运行是有效的(即在确定实质性层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2)或者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在其他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不测试内部控制
4、测试时间
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不需要测试整个会计期间,但要测试足够长的期间(短于1年)
一旦确定需要测试,则需测试内部控制在整个拟信赖的期间的运行有效性
5、测试样本量
对结论可靠性的要求高,测试的样本量大
对结论可靠性要求取决于计划从控制测试中得到的保证程度(或减少实质性程序工作量的程度),样本量相对要小
6、结果报告
1、对外披露;
2、以正面、积极的方式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发表审计意见
1、通常不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的情况,除非是内部控制影响到对财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
2、以管理建议书的方式向管理层或治理层报告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但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专门实施审计程序,以发现和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14年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