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二、掌握做账程序
  
  有人反映考取了会计职称,还是不敢当会计,觉得心里没底。其实你是不清楚账务的处理程序,准确地税你没有学以致用,没有融会贯通,因为账务处理程序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书里讲解得很细致、很全面了,不信你再回头翻翻那本书。
  现在职称考试,还是以手工会计为基础,就拿改错来说,还在讲“红字更正法”、“划线更正法”。在财务软件里,已经不存在这写说法了,也没有了传统的“红字”一说,就是报表里,有红字都用负号代替了。但是软件只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处理程序都是一样的。
  总的来说,每个月账务的处理程序需要三大步。
  第一步: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第二步: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
  第三步: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平时的账务处理是这样的:做凭证-记账-记明细账-汇总-记总账。工作量大的,每个月要汇总很多次,每个月必做的凭证是计提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分配工资,到了月末,总账要跟明细账、日记账对账,做成本的结转、利润的结转,发现错误及时更正,最后结账、做报表,一个月的工作就结束了,以后便是周而复始的流程了。到了年底,还要汇算清缴,这些是税务上事情。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财务和税务是不分家的,你只懂财务不懂税务是不能胜任会计工作的,反之就是受欢迎的会计了。
  流程不难,做过一次就记住了,关键是账务处理,要反复实践才能运用自如。

三、会计具体工作
  当了会计,要知道我们具体都做哪些工作,从一个月到一年,这样才能心里有数。
  (一)日常工作
  会计在平时主要是处理账务。
  1. 核算存货:包括材料的采购计划,制定损耗定额;库存商品的定价,成本的结转;
  2. 管理固定资产:平时主要是计提折旧;
  3. 发放工资:审核发放,按工资比例计算社会保险、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
  4.清理往来账款:包括应收款、应付款,负责账款的核对、及时结算;
  5. 核算成本:做好成本的基础工作,准确计算产品成本,编制成本分析报表;
  6. 结转利润:做损益类账户的结转,年末做利润的分配;
  7. 计算税金:合理计算,按时申报交纳;
  8.编制报表:定期及时地编报,做好财务分析
  此外还有一些零散的工作,与银行对账、库存现金核对、费用报销等。

(二)一个月的工作
  月初对内给员工开资,对外要去税务局纳税。
  当月要处理的账务:做记账凭证、记账、汇总、记总账。
  月底要对账、结转、结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一般纳税人还要去税务局认证。
  这就是会计一个月的工作循环。
  
  
  (三)一年的工作
  会计的账本是以公历年度来划分的,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是会计工作的一个大循环。
  从年初开始:
  一月至五月——是上一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间,小企业至少要忙活一个月,上市公司的年报截止到四月末,事情之多、之复杂可见一斑。
  三月至六月——要去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年检,去技术监督局办理代码证年检。
  每年需要检查的还有生产许可证、开户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证件。
  有些企业每个季度还要去统计局或相关主管部门交报表,每年还有可能接受税务检查。
  每年至少要做一次全面的财产清查。
  年底把所有的会计档案整理归档。
  你看会计的工作多繁琐,不过现在都用上了财务软件,已经把我们从账务中解放出来。
要领二 处理账务
  
  处理账务,是每个会计必备的本领。
  熟悉了会计科目后,就要了解借和贷,应该做到看见原始票据就知道使用哪个科目、在哪个方向。
  
  一、分辨借贷
  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总把记账规则挂在嘴边:“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我们都耳熟能详。把借和贷弄明白了, 就像小学生知道乘除法了,为以后运算打下了基础。
  (一)何为借贷
  我刚毕业上班的时候使用增减记账法,1993年改为借贷记账法。其实借和贷,也有增和减的意思,只不过有时候是增加,有时候是减少,看使用的是什么科目。
  我教会计的时候,一直强调只要分清会计要素,才能搞清楚借贷的关系。
  把资产和费用算一类,它们增加的时候用借表示,减少的时候用贷表示。
  比如现金是资产类科目,增加了100元,就是借100元,减少了80元,就是贷80元,这时候的余额就是借20元。这样就看出了借是增加,贷是减少,余额就是两者的差。
  再把余下的四个会计要素看成一类,它们是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这四个家伙跟上面两者伙计正好相反,增加用贷表示,减少用借表示。
  比如应交税费是负债类科目,增加了,用贷表示;减少了,用贷表示。
  有人不理解什么是增加了,应交税金增加了,就是应该支付给税务局的税金增加了,支付后就叫减少了。因此欠税的时候记在贷方,交完税记在借方。
  现在你知道会计科目为什么要分类记了吧?如果你记不住,建议你再复习一下,熟悉后在来学借和贷。
  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拿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看上面的项目,大项目下面是会计科目,你要达到看见一个会计科目就知道是什么会计要素,以后处理业务就顺利了。

说到关于借和贷。
  
  我告诉你一个办法:拿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看上面的项目,左边的资产类除了“累计折旧”都是借方余额,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应该贷方余额。然后熟悉下面的会计科目,比如应收账款增加了,那一定是在借方,款项收回来了一定记到贷方,收回来的支票,那么是银行存款增加了,记到借方。
  同样的办法,拿来利润表,上面带有“收入”和“利润”字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带有“费用”字样的会计科目,是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和“资产”是一样的。
  我再告诉你一个窍门:本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知道了一方的会计科目,另一方不管是什么科目都是相反的方向。
  比如:我们购物欠对方货款5 000元。
  商品购进了,一定是“库存商品”增加了, “库存商品”是资产类科目,应该用“借”表示。另一方是“应付账款”,一定就是“贷”喽。以后再看见贷方的“应付账款”就知道是增加、借方的“应付账款”就是减少了。
  再比如:销售商品,收到支票3 000元。
  收到的支票使用“银行存款”科目,“银行存款”是资产类,应该用“借”表示增加,另一方是“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就一定是“贷”。
  这样时间长了就会熟中生巧,工作一样,考试也一样。
  
  这样能明白一些不?

14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