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房奴杨军——象蜗牛一样爬行   名牌大学毕业的杨军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没出两年杨军凭着自己在工作上的优异表现,很快赢得上司的青睐升为设计部主管,拿上了6000元的月薪。事业貌似稳定,杨军准备与相恋3年的女友走进婚姻的殿堂。结婚自然需要婚房,看了整整两个月,他们终于决定买下中环边上价值82万元的两室一厅。交清25万元的首付,接下来就是每月5000多元的房贷。原以为婚后的日子是走向幸福生活的开始,但事与愿违。杨军的月薪几乎全部用来交房贷,夫妇俩每天省吃俭用,在公司畏首畏尾,生怕被炒,更不敢跳槽,担心一旦丢了工作,房贷将要断链。巨大的工作和经济压力下,杨军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灵感、创意和热情,工作成了套在脖子上的枷锁。老板瞅准了杨军的软肋,安排了更多的工作给他,工资却在原地大踏步。
  解析:
  像杨军夫妻这样生活着的“房奴”成员在逐日增加。据调查显示,我国有91.1%的人按揭购房,其中有31.75%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50%以上。他们由于背上沉重的还贷包袱,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不敢轻易更换工作,害怕降薪、跳槽、失业,职业发展陷入困顿,且易罹患忧郁症,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职业发展方向尚不清晰、随时可能跳槽、甚至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在哪里的人,匆忙买房的风险甚大。
  支招:
  房子几乎是普通人一生中最大的投资,且还贷时间较长,有时甚至贯穿着个人的职业生涯。“房奴”往往在职业尚不稳定的阶段买了房,使得房贷压力进一步限制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大部分“房奴”是因为没有认清自己所处的职业阶段是否适合买房而产生。根据职业生涯理论,25岁之前是职业探索期,大学刚毕业或择业初期,往往需要通过频繁跳槽来寻找自己的职业定位,显然不适合买房;25-30岁往往是职业建立期,找到一份工作后,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定位,弄清楚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工作;30岁以后,形成了一定的事业和经济基础,人脉资源、职位、经验都进入了上升通道,选择在这个阶段买房比较适当。买房不应成为个人职业发展的阻碍和负担,所以积蓄不多打算贷款买房者,尤其要注重将职业生涯规划和买房规划两者相结合。
  作为准“房奴”,此时不妨做一个评估,以事业发展作为立足点,考虑清楚买房究竟是为了什么。尚未买房的青年,不妨先制定一个详细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一个事业发展方向清晰、综合状态较为平稳的时期再买房。
  

15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