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提示】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

第三节 财务管理体制


  一、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模式

  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

模式

含义

特点

集权型

主要管理权限集中于企业总部,各所属单位执行企业总部的指令
【优点】
1.
可充分展示其一体化管理的优势,使决策的统一化、制度化得到有力的保证
2.
有利于在整个企业内部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实行内部调拨价格;有利于内部采取避税措施及防范汇率风险等
【缺点】
1.
会使所属单位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丧失活力
2.
因为决策程序相对复杂而失去适应市场的弹性,丧失市场机会

分权型

企业内部的管理权限分散于各所属单位,各所属单位在人、财、物、供、产、销等方面有决定权
【优点】
1.
有利于各所属单位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有效决策,因地制宜的搞好各项业务
2.
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促使所属单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成长
【缺点】
各所属单位大都从本位利益出发安排财务活动,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从而可能导致资金管理分散、资金成本增大、费用失控、利润分配无序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

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为核心,将企业内重大决策权集中于企业总部,而赋予各所属单位自主经营权
1.在制度上,企业内应制定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财务权限及收益分配办法,各所属单位应遵照执行,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补充
2.
在管理上,利用企业的各项优势,对部分权限集中管理
3.
在经营上,充分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提示】吸收了集权型和分权型体制的优点,避免了二者各自的缺点,从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二、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集权与分权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对集权与分权的选择、分权程度的把握历来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难点。
  集权分权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

因素

关系

企业各所属单位之间的业务关系
作为实体的企业,各所属单位之间往往具有业务上的联系,特别是那些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要求各所属单位保持密切的业务联系。
各所属单位之间业务联系越密切,就越有必要采用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反之则相反。
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
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是企业能否采取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当企业掌握了各所属单位一定比例有表决权的股份(如50%以上)之后,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才有可能相对集中于企业总部
成本利益的差异
集中的成本:各所属单位积极性的损失和财务决策效率的下降
集中的利益:主要是容易使企业财务目标协调和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分散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各所属单位财务决策目标与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背离以及财务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
分散的利益:提高财务决策效率和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积极性
其他因素
环境、规模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更多的集中财权。

  
  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
  (一)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适应的原则
  (二)明确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管理中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者分立原则
  (三)明确综合管理和分层管理思想的原则
  (四)与企业管理体制相对应的原则
  
  四、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内容

核心内容

企业总部应做到制度统一,资金集中,信息集成和人员委派

具体内容

1)集中制度制定权
2)集中筹资、融资权
3)集中投资权
4)集中用资、担保权
5)集中固定资产购置权
6)集中财务机构设置权
7)集中收益分配权
8)分散经营自主权
9)分散人员管理权
10)分散业务定价权
11)分散费用开支审批权


15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