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效民事行为,我认为与有效民事行为相对来看比较好。法律行为,就那三点要素,符合了就是有效的,但凡有一点不符合的就是无效民事行为了。对于教材上所介绍的有关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我们了解一下即可,其实都是以法律行为的几点特征为基础出发,在某些方面不符合相关规定,进而被视为无效民事行为,所以实质上也是很简单的。
5、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最主要是了解与无效民事行为之间的区别,能够准确分清两者。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觉得对将两者进行对比来进行学习会有助于理解记忆的。
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我们也应当以法律行为的特征为基础,同时与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对应学习比较好些的。无效民事行为之所以被认定为无效,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严重违背了法律行为的几个特征,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则可看为是相对比较严重违背。所以说,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的,同样都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但程度上有差异,故而法律对两种行为的管理规定是不同的。当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旦撤销之后,那么就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等同。
6、附条件、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附条件、附期限的法律行为其实也不难,我们要清楚附条件、附期限的法律行为首先是有效的法律行为,产生法律效力,然后对这个合法法法律效力附加以限制条件或效力发生的时间期限,那么就是我们所说的附条件、附期限的法律行为了。
但是,我们应当注意,有两种情况下的行为是不能附之以条件和期限的:
(1)条件与行为性质相违背
(2)条件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公德
【注】:通过上面的两个条件,我们就不难知道,其实这个“条件”也是有规定的,并不是随意而定的。必须以事实为基础,而且要合理。附期限也是如此,需要尊重事实,不得偏离事实,并且要合情合理。
15年前
暂无评论
第二节内容开始讲解的是有关法律制度的基础内容,也都是基础部分,但这里所讲到的法律制度也都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此不容我们忽视的。下面我就简单把相关内容进行一下整理,这里我就不分课节来强调了。
一、法律行为制度
1、法律行为有三个主要特征:
①意思表示为主。要注意,意思表示不仅是要有内在的想法,还要有其外在与内在想法相一致的行动,没有相应行动时构不成意思表示的。
②对于所应享有的权利义务是以设立、变更或终止为其目的的。
③也就是给这一行为进行定性,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
2、分类
①看是单方面意思表示,还是多方意思表示一直而发生的法律行为。如果是单方面意思表示而发生,就是单方法律行为;否则,符合另一种情况,就属于多方法律行为。
②根据是否涉及到赔偿而分为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
③根据是否要采取特定程序才可成立,将其分为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④主体法律行为和客体法律行为
3、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法律行为成立一般要有当事人、意思表示和标的三个要素,满足这三个条件行为成立,很简单的。但是,也还要注意,特殊的法律行为还要具备出前面所说的三个要素外,还要具备特殊的事实要素,方可成立。
法律行为是否生效,是建立在成立的基础之上的,当法律行为成立了才会有权利谈是否生效。对于法律行为生效,一定要满足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都成立。
(1)实质要件
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在这里我们要清楚,在法律范畴之内,行为能力主体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同的行为能力主体在法律上是具备不同的行为承担能力、履行不同的义务的,超越各自的能力范围,法律行为是不能成立的。
②意思表示真实。这个理解简单,这就好比A和B两个人进行交往,A对自身情况介绍为虚构,那么B发现之后就会与A断绝交往。法律上也一样的,一方以弄虚作假致使一项法律行为有效,当另外一方清楚情况之后,则有权利申请判定该行为无效。
③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这点很简单的,简单说就是不违法,所做行为在法律的允许范围之内。
(2)形式要件
这里主要是讲,在法律中关于意思表示的形式,哪些形式是法律所承认的,哪些是法律所不认可的。法律所承认的自然会受到法律所保护,这就是法律行为生效的形式要件。
4、无效民事行为
对于无效民事行为,我认为与有效民事行为相对来看比较好。法律行为,就那三点要素,符合了就是有效的,但凡有一点不符合的就是无效民事行为了。对于教材上所介绍的有关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我们了解一下即可,其实都是以法律行为的几点特征为基础出发,在某些方面不符合相关规定,进而被视为无效民事行为,所以实质上也是很简单的。
5、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最主要是了解与无效民事行为之间的区别,能够准确分清两者。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觉得对将两者进行对比来进行学习会有助于理解记忆的。
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我们也应当以法律行为的特征为基础,同时与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对应学习比较好些的。无效民事行为之所以被认定为无效,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严重违背了法律行为的几个特征,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则可看为是相对比较严重违背。所以说,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的,同样都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但程度上有差异,故而法律对两种行为的管理规定是不同的。当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旦撤销之后,那么就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等同。
6、附条件、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附条件、附期限的法律行为其实也不难,我们要清楚附条件、附期限的法律行为首先是有效的法律行为,产生法律效力,然后对这个合法法法律效力附加以限制条件或效力发生的时间期限,那么就是我们所说的附条件、附期限的法律行为了。
但是,我们应当注意,有两种情况下的行为是不能附之以条件和期限的:
(1)条件与行为性质相违背
(2)条件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公德
【注】:通过上面的两个条件,我们就不难知道,其实这个“条件”也是有规定的,并不是随意而定的。必须以事实为基础,而且要合理。附期限也是如此,需要尊重事实,不得偏离事实,并且要合情合理。
15年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