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返回
关闭
设置
社区首页
qinvicki
第五章 营运资金管理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重点内容。涉及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管理以及流动负债管理。本章既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主观题。预计2010年本章分数在8分左右。
本章主要考点
【考点一】营运资金战略
(一)流动资产投资战略
注意一个比率:流动资产/销售收入。根据这一比率的高低,可将流动资产投资战略分为两类。
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
维持较低的流动资产—销售收入比率(高收益、高风险)。
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可能是最有利可图的,只要不可预见事件没有损害公司的流动性以至导致严重的问题。
宽松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
维持高水平的流动资产—销售收入比率(低收益、低风险)。
对流动资产的高投资可能导致较低的投资收益率,但由于较大的流动性,企业的运营风险较小。
(二)流动资产的融资战略
1.期限匹配融资战略
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以长期融资方式(负债或权益)来融资,波动性流动资产采用短期融资方式融资。
【特点】收益和风险居中
2.保守融资战略
长期融资支持固定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部分波动性流动资产。
公司试图以长期融资来源来为波动性流动资产的平均水平融资。
【特点】风险低,收益低
3.激进融资战略
公司以长期负债和权益为所有的固定资产融资,仅对一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使用长期融资方式。短期融资方式支持剩下的永久性流动资产和所有的波动性流动资产。
【特点】收益最高,风险最大
【考点二】现金管理
1.持有现金的动机
2.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
成本模型考虑的成本因素(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随机模型
(1)最低控制线B的确定
最低控制线L取决于模型之外的因素,其数额是由现金管理部经理在综合考虑短缺现金的风险程度、公司借款能力、公司日常周转所需资金、银行要求的补偿性余额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
(2)回归线的确定
R=( )1/3+L
式中b——证券转换为现金或现金转换为证券的成本;
——delta,公司每日现金流变动的标准差;
i——以日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机会成本。
(3)最高控制线的确定
H=3R-2L
【注意】该公式可以变形为:H-R=2(R-L)
3.现金管理模式
收支两条线模式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
4.付款管理的七种方法(使用现金浮游量、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汇票代替支票、改进员工工资支付模式、透支、争取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同步、使用零余额账户)
【考点三】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
二、信用政策决策方法
1.计算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
=增加的边际贡献=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注意】以上公式假定信用政策改变后,销售量的增加没有突破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如果突破了相关范围,则固定成本也将发生变化,此时,计算收益的增加时还需要减去固定成本增加额。
2.计算实施新信用政策后成本费用的增加:
第一: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其中: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提示】平均收现期的确定:若顾客主动遵守信用,没有延期付款的,则为信用期;如果顾客拖延付款,则为平均收现期。
②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新信用政策占有资金的应计利息-原信用政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2)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
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增加量×单位变动成本×资金成本
(3)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增加成本的抵减项)
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资金成本
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一般会直接给出,只需计算增加额即可;
坏账损失一般可以根据坏账损失率计算,然后计算增加额。
第三、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若涉及现金折扣政策的改变)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新的现金折扣率-旧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现金折扣率
3.计算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
税前损益增加=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决策原则】如果改变信用期的增加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
【提示】信用政策决策中,依据的是税前损益增加,因此,这种方法不考虑所得税。
【考点四】存货管理
1.与持有存货有关的成本
包括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重点关注:
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D/Q)×K
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单位储存成本=(Q/2)×Kc
2.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3.保险储备的计算
(1)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
R=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
=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
(2)保险储备确定的方法:使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与缺货损失之和最小
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保险储备×单位持有成本
缺货成本=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年订货次数×单位缺货损失
相关总成本=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缺货损失
比较不同保险储备方案下的相关总成本,选择最低者为最优保险储备。
【考点五】流动负债管理
1.短期借款涉及的相关内容
信贷额度、周转信贷协定、补偿性余额、贴现法付息
实际利率的计算、借款额的计算
2.商业信用成本的计算
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以广义的收益分配为基础,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以及利润分配均纳入本章之中。本章在考试中既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主观题。估计2010年本章分数在10分左右。
本章主要考点
【考点一】销售预测的定量方法
【考点二】销售定价管理
基本原理:价格=单位成本+单位税金 单位利润=单位成本 价格×税率 单位利润
单价×(1-税率)=单位成本 单位利润
【考点三】成本管理
1.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特征与分类;混合成本的分类;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2.标准成本管理
【注意】这里所谓的“标准用量”是“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为简单起见,称之为“标准用量”。
3.作业成本管理
增值作业的判断标准
一项作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可断定为增值作业:
1.该作业导致了状态的改变
2.该状态的改变不能由其他作业来完成
3.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执行
降低成本的途径
1.作业消除:消除非增值作业或不必要的作业,降低非增值成本
2.作业选择:对所有能够达到同样目的的不同作业,选取其中最佳的方案
3.作业减少:以不断改进的方式降低作业消耗的资源或时间
4.作业共享:利用规模经济来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
4.责任成本管理
(1)可控成本的三个条件:该成本的发生是成本中心可以预见的;该成本是成本中心可以计量的;该成本是成本中心可以调节和控制的。
(2)利润中心评价指标(边际贡献、可供边际贡献、部门边际贡献)、投资中心评价指标(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的计算
(3)内部转移价格的含义、类型及其特点
【考点四】股利理论的主要观点
股利无关论
股利相关论(手中鸟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所得税差异理论、代理理论)
【考点五】股利政策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考点六】股票股利、股票分割对于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结构的影响
15年前
暂无评论
我来回复
第五章 营运资金管理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重点内容。涉及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管理以及流动负债管理。本章既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主观题。预计2010年本章分数在8分左右。
本章主要考点
【考点一】营运资金战略
(一)流动资产投资战略
注意一个比率:流动资产/销售收入。根据这一比率的高低,可将流动资产投资战略分为两类。
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可能是最有利可图的,只要不可预见事件没有损害公司的流动性以至导致严重的问题。
对流动资产的高投资可能导致较低的投资收益率,但由于较大的流动性,企业的运营风险较小。
1.期限匹配融资战略
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以长期融资方式(负债或权益)来融资,波动性流动资产采用短期融资方式融资。
【特点】收益和风险居中
2.保守融资战略
长期融资支持固定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部分波动性流动资产。
公司试图以长期融资来源来为波动性流动资产的平均水平融资。
【特点】风险低,收益低
3.激进融资战略
公司以长期负债和权益为所有的固定资产融资,仅对一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使用长期融资方式。短期融资方式支持剩下的永久性流动资产和所有的波动性流动资产。
【特点】收益最高,风险最大
【考点二】现金管理
1.持有现金的动机
2.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
成本模型考虑的成本因素(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随机模型
(1)最低控制线B的确定
最低控制线L取决于模型之外的因素,其数额是由现金管理部经理在综合考虑短缺现金的风险程度、公司借款能力、公司日常周转所需资金、银行要求的补偿性余额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
(2)回归线的确定
R=( )1/3+L
式中b——证券转换为现金或现金转换为证券的成本;
——delta,公司每日现金流变动的标准差;
i——以日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机会成本。
(3)最高控制线的确定
H=3R-2L
【注意】该公式可以变形为:H-R=2(R-L)
3.现金管理模式
收支两条线模式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
4.付款管理的七种方法(使用现金浮游量、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汇票代替支票、改进员工工资支付模式、透支、争取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同步、使用零余额账户)
【考点三】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
二、信用政策决策方法
1.计算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
=增加的边际贡献=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注意】以上公式假定信用政策改变后,销售量的增加没有突破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如果突破了相关范围,则固定成本也将发生变化,此时,计算收益的增加时还需要减去固定成本增加额。
2.计算实施新信用政策后成本费用的增加:
第一: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其中: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提示】平均收现期的确定:若顾客主动遵守信用,没有延期付款的,则为信用期;如果顾客拖延付款,则为平均收现期。
②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新信用政策占有资金的应计利息-原信用政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2)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
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增加量×单位变动成本×资金成本
(3)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增加成本的抵减项)
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资金成本
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一般会直接给出,只需计算增加额即可;
坏账损失一般可以根据坏账损失率计算,然后计算增加额。
第三、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若涉及现金折扣政策的改变)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新的现金折扣率-旧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现金折扣率
3.计算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
税前损益增加=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决策原则】如果改变信用期的增加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
【提示】信用政策决策中,依据的是税前损益增加,因此,这种方法不考虑所得税。
【考点四】存货管理
1.与持有存货有关的成本
包括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重点关注:
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D/Q)×K
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单位储存成本=(Q/2)×Kc
2.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3.保险储备的计算
(1)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
R=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
=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
(2)保险储备确定的方法:使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与缺货损失之和最小
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保险储备×单位持有成本
缺货成本=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年订货次数×单位缺货损失
相关总成本=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缺货损失
比较不同保险储备方案下的相关总成本,选择最低者为最优保险储备。
【考点五】流动负债管理
1.短期借款涉及的相关内容
信贷额度、周转信贷协定、补偿性余额、贴现法付息
实际利率的计算、借款额的计算
2.商业信用成本的计算
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以广义的收益分配为基础,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以及利润分配均纳入本章之中。本章在考试中既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主观题。估计2010年本章分数在10分左右。
本章主要考点
【考点一】销售预测的定量方法
【考点二】销售定价管理
基本原理:价格=单位成本+单位税金 单位利润=单位成本 价格×税率 单位利润
单价×(1-税率)=单位成本 单位利润
【考点三】成本管理
1.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特征与分类;混合成本的分类;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2.标准成本管理
【注意】这里所谓的“标准用量”是“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为简单起见,称之为“标准用量”。
3.作业成本管理
1.该作业导致了状态的改变
2.该状态的改变不能由其他作业来完成
3.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执行
2.作业选择:对所有能够达到同样目的的不同作业,选取其中最佳的方案
3.作业减少:以不断改进的方式降低作业消耗的资源或时间
4.作业共享:利用规模经济来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
4.责任成本管理
(1)可控成本的三个条件:该成本的发生是成本中心可以预见的;该成本是成本中心可以计量的;该成本是成本中心可以调节和控制的。
(2)利润中心评价指标(边际贡献、可供边际贡献、部门边际贡献)、投资中心评价指标(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的计算
(3)内部转移价格的含义、类型及其特点
【考点四】股利理论的主要观点
股利无关论
股利相关论(手中鸟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所得税差异理论、代理理论)
【考点五】股利政策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考点六】股票股利、股票分割对于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结构的影响
15年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