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四条规定:对于已销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详细]
根据《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为保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实施质量,规范项目识别、准备、采购...[详细]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也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因此,我们现在所经常提起的“国企改革”,应该从1978...[详细]
【摘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既给会计改革提供了机遇,也向会计工作提出了挑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会计事业的持续发展,必须明确会计学科的发展趋势。...[详细]
看待企业税负之争,既不能“妖魔化”税收,也不能漠视争议背后的企业成本忧虑。我们一方面要通过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使市场主体对减税降费有更明显的...[详细]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详细]
国家出资企业在改制、产权转让、合并、分立、托管等方式实施重组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事关有关人员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大局。...[详细]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的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分析程序,是指内部审计...[详细]
网校推出的会计实务课程全部是由实战型财税专家主讲,课程紧密结合日常实务工作,不管是新入门的会计新手还是企业的高级财务经理,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实务课程。 帮助...[详细]
正保会计网校为帮助更多会计人学习财税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解决实务问题、提升职业竞争力,隆重推出“财税实务风暴”——11月财税实务课程特惠活动。...[详细]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还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列报,还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其他会计...[详细]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详细]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以下简称“24号准则”)规定,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详细]
内容摘要:财税法最早且始终如一的功能是组织收入,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将功能扩展到诸多方面。 财税法在不同国家形态下、不同社会时期中表现出...[详细]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准则》(1973)对会计控制的定义是:“包括与资产安全和财务记录可靠性有关的组织计划以及程序和记录”[1].中国财政部发布《内部...[详细]
医院成本核算根据不同的成本归集对象,常见的方式有:院级成本核算、科级(部门、班组)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四大类。 (一)成本核算种类 ...[详细]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简称“职工薪酬准则”)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2008年实施...[详细]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工作(以下简称清查核实),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及财务状况,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详细]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顶层设计框架下对接财政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导向”制度机制创新建设,健全完善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国“十三五”...[详细]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内新热点。据国家工商总局介绍,2015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创历史新高,其中12月设立公司...[详细]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