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对话达人】145期:新人如何走入会计事务所?听听"所里"领导怎么说!

豹大神 二星青藤勋章

姓名:

桥小水(匿名访谈)

职位头衔:

某会计师事务所中层

自我介绍:

目前从事审计、税务、评估、咨询工作。

曾经想成为二逼文学青年,无奈误入歧途。

喜欢游山玩水,立志游遍三山五岳、四海八荒。

爱好足球、象棋、读书、古诗词、发呆。

一、老规矩,从考证说起:

1、考研期间报考注会,从此开启备考之路

我的考证之路始于2008年夏天,当时混迹于西部某省会城市全国百名开外的211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正值大三与大四的交叉点,当时成绩并不是很突出,没有获得保研名额。

经过一番思虑后选择继续考研,一关系很好的哥们劝我报考注会。我其实是个自卑的人,觉得注会高不可攀。

选择什么样子的道路,这点让我很犹豫,考研没什么把握,考别的证需要工作经验,还不如同时试试注会。

周围很多人都报了名,学霸们都在抱着厚厚的书本学习,这点潜移默化也影响到了我,所以说学习氛围很重要。老话说“近墨者黑”,不是不无道理的。

就这样,报了一门经济法,从网校买了两本厚厚的书,一本教材,一本辅导书。在考研复习之余,断断续续看了1个多月。

考试前晚上,由于过度紧张没睡好觉,题目还比较难,运气比较好吧,混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61分。

2、CPA最苦的滋味,莫过于等成绩的煎熬

好事总能成双,2009年考研幸运的被本校企业管理专业录取。

当年发生了一些事情,使我没有心思考复习注会,并且也觉得好像考了也与我专业关系不大。故而报名了财务管理和税法,但是没有去考。那年注会开始改革,新旧制度并行。

在导师指导下,我发表了几篇核心/C刊,可能感觉我是可塑之才,一直鼓励我读博,继续深造。

我又开始犹豫将来做什么……

还好,一别的学院转来的哥们目标明确——就是要考注会!

在他的影响下,重拾注会梦。

2010年报了财务管理,因为专业原因,只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看书就考了72分。

2011年,临近毕业选择点,这次由于家庭经济等因素,最终还是选择不考博,但直接就业也有些尴尬,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于是继续考注会,报了四门。拼了,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只看了三门,临了只好放弃审计。

那一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成绩直到春节前才公布,记得查询到三科都过的时候,欣喜若狂的捶击桌子。

也就是在那一年焦急的等待成绩的时候开始逛网校的论坛,品读坛友们的喜怒哀乐,也没想到那竟然是注会笔考的最后一年。

3、事务所工作经历,助我CPA备考如虎添翼

就要毕业踏出校门,而不知路在何方。

由于家庭的原因,我不得不呆在某城市,于是就投了该城市某会计师事务所的简历。

感谢自己一直以来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由于提前已完成了毕业论文,注会又过了5科,被爽快的录取,并邀请去实习,更难能可贵的是争取到提前半年发工资的待遇(比拿实习费要高得多),这一点幸福感就爆棚了。

读研三年,虽然比同龄人少了三年的工作经验,导致后面很多事情也卡在工作经验上。

但我依然感激这三年,感激我的导师,提高了我文书写作能力和写作规范,并且也通过做研究给我带来了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这些在后面的工作中非常重要。

另外,由于专业的原因,被别人视为天书的战略管理,我只看了几天就考了高分,当年因为成绩优异还得到了注协的奖励。

进所之后,迫切需要一个证来站稳脚跟。

看着所里面需要的证书,注会还没有那么快考完,注税、注评、房估,需要工作经验,也就是土地估价师可以报考,于是找了历年的试题来看,反反复复的看,很幸运,当年全科低分飘过。

2012年注会开始机考,当时机考是个新兴事物,内心很抵触,因为如果参照笔试的题目难度和计算量,机考是不可能完成的。

被考的审计,当年刚进所,也不好意思请假,没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复习。

记得那年还考了续写审计报告,也得益于在事务所工作经验,对这些实务比较了解,当年审计考了73分。

我的那位哥们儿续写审计报告的时候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写的,没按标准格式,结果当年没有考过。

我是幸运的。

2013年报考了税务师,6月份考试,过完年报期就没有几天了,就只能抓熟悉的税一、税二、财务会计,反反复复的做习题。结果三科都过了,其实税务师很容易考的,就是需要提高做题的熟练度。当年考注会综合,由于业务较多看书较少,并且忽视了英语和证券法新规,结果差了几分没过。

2014年先考税务师,很遗憾法律差2分,当年下功夫去备战注会综合,这次方法对头,其实综合基本都是按套路出牌的,考的难度并不高,只是范围比较广,考的比较活,如果有事务所经验的话更容易过,包括英语题目,都是有答题技巧的,当年题目是全部做完,包括20分的英语题,出来就感觉到稳过了,结果考了83分。

2015年税务师、评估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停考,也就是房估的准入类地位岿然不动,那就考这个吧,买了习题和试题来看1个多月,很幸运全科低分飘过。2016年税务师3月份补考,开始机考,虽然在年报期,好在题目不难,幸运的将剩余科目通过了。

2018年中级会计师条件放开,为了以后有机会考个高级,并且职称证书总得有个吧,就做了几套题去考,感觉题目就是小儿科,结果高分通过。

然后听说评估师免考一科,在同事的忽悠之下去考了,没怎么复习也就通过了。毕竟有了这么多考试的底子,知识量还是过硬的,这里就不详谈了。

二、总结一下考证和从业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第一:为什么要考证?

套用一句俗话,证书不是万能的,没有证书是万万不能的。

有很多人是这样的:

没有拿到证书前,勾画一些美好的愿景。

等到拿到证书后,发现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

领导和同事不会因为你多个证书,而对你另眼相待。事实上能提高你地位的能力,只会是你的业务能力,而不是你的学习能力。

在“中级不如狗,CPA满街走”的时代,证书并不能马上给你的工作、生活带来质的改变。但,这块敲门砖,是你可以有比他人遇到更好的机会,没证书是一定没有这个机会的。

干财会这行尤其如此。

我的一个同事,工作能力特别强,能够胜任各种大项目,现场负责从来都是临危不乱,相当有气度,所里对他破格提拔。我一直劝他赶紧把注会考下来,因为没有证书,他在所里的职业生涯触眼可及,很快就会触碰到天花板。

但是有证书的话,发展前景会更好一些,并且出去做项目底气也更加足,无论是对实际业务水平还是人格魅力增长都是有十足帮助的,这点毋庸置疑。

第二:如何选择考证?

刚进所时,领导问我有什么打算,我说目前就是想多考几个证书。

领导也是个多证牛人,劝我说考那么多证书也没用,很多证书对实际工作都是没有用处的。

当时我想你都有那么多证了,我还是先考下来再看有用没用吧。

考了以后也才有了他说的感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只能选一个方向,并不存在木桶定律。

我们永远是靠着“最长的木板”在赚钱,“短的木板”对你来说什么用都没有。也就意味着别的方向的证书也就成了压箱底的,基本是没啥作用的,你也不会用它来盛水。

二来,如果印在名片上,别人以为你是这个方面的专家,问一些问题你又解答不了,那也是挺丢面子的。

于是,原来打算挑战司法、造价、一建等证书的雄心也渐渐消磨没了。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让你不去学更多的知识”。

而是让你看清考考证的目:一是工作中可以用到,二是能够带来收益。

不要盲目考证,在考之前要想想这个证书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

自己是否有勇气去涉足这个行业?

我认为考证要和自己的专业以及从事的行业和打算从事的行业相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现在还是有人是已挂证为目的,这点我也着重说一下:

目前就我所见到的,注会、税务师、评估师这些很难挂出去,挂出去也没有多少钱,就是造价、一建、房估等还有市场。但是**有风险,监管日趋加严,辛辛苦苦考的证书都不想被敲掉吧。不要听一些人乱忽悠,**风险真的很高!

如果想考多个证书也要选择同心多元化。

比如在有注会的前提下,在证券所或在券商工作可以选择司法方向,如果涉外企可以考虑ACCA,综合性事务所可以考虑评估、税务,偏重工程的可以考虑造价等。有能力的,可以全考。

我目前主要做审计,兼顾的评估和税务的业务比较少。

对于财会类的证书,注会是基础,也是含金量比较高的一个证书,税务师和评估师属于水平评价类考试,含金量较低。

税务师是一个比较鸡肋的证书,包括教材内容也都是讲述怎么纳税的,对于企业最需要的税务筹划却基本没有提及,税务筹划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不是每个税务师都能做成的,这也是很多税务所做不大的原因。

评估师的地位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也比较尴尬,从含金量来看,还是准入类的房估高一些。对于注会和税务师,很多企业还是比较认可的,有些企业还会给予额外的补贴,对于评估师,由于和企业实际关联不大,待在事务所会更有前景。

考证能力和工作能力之间是不能划上等号的。

我见过有一堆证书但是能力不行消磨日子的,也见过没有证但能力强提拔很快的,证书只是代表过去的考试能力和专业知识,但是在行业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只能被淘汰,公司看重的是你的工作能力而不是证书。

我很佩服的一位领导,知识渊博、专业能力很强、为人谦虚,在公司的地位上升很快,每次听他讲课都获益匪浅,但是他只有仅仅一个注会而已。

因此,与其大把时间花在考一大堆可能用不到的证书,还不如在自己的行业好好提升一下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三、考了证书后如何选择就业方向?

考了注会等证书后,一般就面临着两种选择:

去企业?

还是事务所?

我是一直待在事务所的,目前也做到了中层,对于招聘也有建议权。

以我的经历来看,事务所一般都是凭本事吃饭,人际关系没有那么复杂,职位晋升主要是看工作能力,比较能够充分的展现自我,并且上班时间也较为灵活。

但是事务所的工作不是每个人都适应的。

首先,从年龄要求来看,事务所工作的黄金年龄是25-35岁,像四大基本是不招30岁以上的,事务所一般都比较喜欢校招,除了应届生年龄占优之外,可塑性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毕竟培养人也是需要时间和金钱成本的,所以基本不招大龄的。

但是有事务所工作经验的会例外,对于年龄较大且没有事务所工作经验的即使考了注会,也最好去中小所。

其次,事务所需要不分昼夜的加班,需要长期的出差,这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特别是对于有过轻松工作的人。

最后,事务所需要的是踏实、勤奋、肯钻研、有悟性、认真、细心、耐心、做事麻利、沟通力强、能抓重点的人,忌讳的是懒笨、不上心、钻牛角尖、事无巨细、粗心大意、傻大胆、拖泥带水、做事慢的人。

一般两年一个周期,适应事务所且被事务所接受的人就留下来,其余的就被辞退或自行离职,所以事务所的基层员工流动较大。

另外一个选择是去企业

注会是审计的执业证,在企业没有太大的用处,就是一块敲门砖,所以很多招聘要求中级是必需条件,注会是“优先”条件。

我虽然没在企业做过,但是也和近百家企业的财会人员打过交道。去企业的话进国企或者信誉好规模大的私企还是好一些,管理规范,风险较低,但报酬和升职空间不大或者较慢,人际关系比较复杂,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能得到充分发挥。进小私企风险大,压力也更大,报酬可能高,但是可能很多也是老板的空口承诺,不一定能兑现。

此外,进券商等金融行业也是一个好的选择,但门槛较高,如果原来就从事该行业考了注会可以锦上添花,但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可能比较难进去。

第四、关于考试的建议

1.学习,基础是一切。

考了注会之后,考别的都容易,是因为基础高

所以考过注会的人都会觉得财经类的考试越考越容易,所以如果有时间有毅力的人,还是从注会考起,或者有相似科目的混合着考试,考试都是大同小异,知识都是相联系的,融会贯通之后都容易理解,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习的成功,最终是找对了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结果

我不看教材,不听课,我只看精讲和练习,做模拟题,研究试题。不是买不起课件,而是习惯自学。当然,这是自身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所采取的速成法。网校的书还是不错的,涵盖了重点内容,并且都有解析。

做题的时候要注意研究,既要知道为什么做错,也要知道为什么做对,反反复复的提高做题的熟练度。

如果零基础的话,还是老老实实听课吧。

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比如和我一起考评估师的一位同事,都是注会的基础,然后也采取了我介绍的速成法,结果我考70几分,他考50几分,他觉得还是需要听课。

3.不考试不是成绩,卷白卷也是成绩

不要浪费考试机会,既然报名就勇敢的迈进考场。

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报了名没有参加考试,甚至年年都交“保护费”,年年都不去考的。

我的一个同事,今年在我的劝说之下,终于迈进了中级的考场,结果会计轻松就过了,他以前临到考试就说没时间看书不去考,我一直都说你连个证都没有,万一将来不在事务所混了,出去能做什么?

还没考呢自己就先把自己吓死,所以报名了要花时间去复习,即使在复习不充分的情况下也要勇敢的迈进考场,万一题目简单能蒙过呢,即使考不过熟悉下考场氛围也好啊。

4.年龄不是问题,不要以为年龄大就放弃考证

我公司有两位大姐,40多岁。

考注会综合,当年综合可是有20分左右的英语题目,这两位大姐英语水平基本就是认识26个字母,相当于别人考的是100分的卷子,她们考的是80分的卷子,一开始就放弃20分。

结果由于基础扎实,虽然放弃英语题目也是低分飘过。年龄大虽然可能进大型事务所有难度,但是去中小事务所养老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5.考证要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为了考证而考证就没有必要了

不鼓励放弃现有工作或专业去考证,或者把职业规划全部押在考证上。

证书只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是不会立马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质的改变。

所以在放弃现有工作或者专业去考证之前要充分考虑一下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我一直很困惑很多理工科的跨专业来考注会,因为不管是干审计还干财会,行业的风险都比较高,并且工作压力也比较大,身心加速折旧,如果给我一个选择,我未必还会选择这一行,只是现在的退出成本太高。

6.这是一个最好的考证时代,所以需要抓住这个机会

就拿注会来说,参加过旧制度考试的人都会知道题目有多么的变态,通过率有多么的低;参加过纸笔考试的人都会知道答题有多么的艰难,手写到酸疼,涂答题卡涂到崩溃,题目还做不完;哪像现在机考鼠标一点、键盘一敲、卷面干净不留修改痕迹,一般还有时间检查一遍。

机考改革之后,题目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实务,难度和计算量都在下降。比如注会综合,以前还要考20分英语,后面英语题都取消了,再后面专业阶段的5年限制也没了,理论上专业考完综合考一辈子都行。目前的政策是鼓励通过的,万一将来政策收紧,难度变大,那就更没有机会考过的。

7.考试需要一鼓作气,切不要半途而废

本科时劝我考注会的同学,断断续续考过了4门,后面就废掉了;读研时和我一起考注会的同学,考过了3门之后,审计总考不过,也废掉了,都很可惜。

所以一定要珍惜机会一口气考完,考试只是60分万岁,又不是要求考80分,所以只要努力考过的机会还是很大的。考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提高客观题的正确率,这个需要大量做题来提高熟练度和**率,客观题得分是不打折扣的,这个一定要重视起来。

②计算题要按步骤写,即使结果算错了也会有步骤分。

③简答题不要留空,如果不会答就把沾边的答上,留空肯定没分,答了就有可能得点分。

④多研究下历年试题,体会出题套路。

⑤注意当年的新规和热点,这些一般都是必考的。

考取证书,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对于想去事务所锻炼的朋友们,要注意培养以下几项能力,这些都比考几本证书有用的多:

1.提高EXECL、WORD等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如果到项目经理以上级别,还需要提高PPT的制作能力。这些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其实大家都了解,但是越研究越觉得博大精深。就拿日常的审计“搬砖”(数据加工)来讲,EXECL用的熟练的就像用大卡车,用的差的就像是用手推车,花几个小时去粘数据比不上人家用函数几分钟就出来了,效率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

2.有精力的话,学好一门外语(听、说、读、写)。我们公司有个三四十岁的大姐,天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学英语。在全球化的时代,大型事务所都有很多涉外业务的,有一门外语专长肯定吃得香。当然,也可以借机试试ACCA。

3.有精力的话,可以研究下IT审计,试试去考CISA。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审计工作、财会工作的基础部分将来肯定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也就意味很多审计民工会被淘汰,所以要未雨绸缪。

4.提高写作能力。写东西要能够写清楚来龙去脉,能够抓住重点,特别是想要往高处走,这个能力是必须要提高的,看一些小朋友写的东西就很捉急,啰啰嗦嗦写了半天,不懂写的是什么意思。

5.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这个行业的更新换代很快的,专业知识也是日新月异,所以需要不断的学习。与其去考许多与所从事的行业关联不大的证书,还不如把时间花在本行业的学习上。事实证明,行业大牛都是以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来服众的,而不是以有多少本证书。证书只是代表你进入了这个行业的门槛,越往深处钻研,越觉得自己见识浅薄。如果没有证书只是觉得丢人的话,那么有证书又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能力,那是不是更被人所看不起?

6.提高沟通能力,也就是提高情商。有了良好的沟通能力,也就能慢慢积累起人脉关系。有了人脉关系,也就慢慢积累起开拓市场的能力。有了自己的市场,那就能慢慢的向金字塔尖进发了。举个例子来讲,等着分蛋糕的人,肯定比不上有分配权的人,如果蛋糕是你带进来的,那你的地位肯定不一般啊。

写在最后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为给自己多年的考证和从业之路做一个总结。还记得十年前,面试一个小企业的会计,自卑而又紧张,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就落荒而逃,到现在成为别人口中的“专家”、“老师”,自信而又淡定从容,这些都是考证所积累的专业知识所带来的。所以,还是那句话,证不是万能的,没有证是万万不能的。

网校约稿写这篇长文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之所以花时间写,是为了感谢网校多年的陪伴,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做个总结。

考证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果我的经验教训和观点能够别人带来启发,我会感到很欣慰;

如果不同意我的观点,就只当看个笑话,个人总觉得与喧闹格格不入,就不过多辩论了。

谢谢大家!

(End)

想和嘉宾交朋友吗?

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嘉宾吗?

你有什么想分享的?

赶紧跟帖回复吧!

本期交流、问答时间:2019.12.16—2020.1.2

>>没有账号请点击此处进行注册<<

如果您对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您身边有这样的人士,欢迎随时联系我们,跟大家分享您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学友答疑解惑,成为“对话达人”栏目的嘉宾。

申请邮箱:fangtan@cdeledu.com

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得到别人的帮助也是快乐的,让我们快乐的相聚在网校论坛:“对话达人”专访,就在这里,期待您的加入!


往期对话达人:

【144】白血病?心脏移植?——绝症阻挡不住生命开花硕果!

【143】会计行业从业十年感悟——把考证作为知识更新的动力!

【142】“会计考神”莅临,超实用学习方法分享:怎么学?能一年过“三师”!

【141】(语音直播回看):登顶懒人的捷径,其实就是学无止境——毕业九年考证经验分享

【140】一张思维导图助你迅速成为财务高手!——建立正确财务思维,构建理性财务构架

239415人看过 5年前

全部评论(149)

二星青藤勋章
tanx***ming

4年前

二星青藤勋章
豹大神

回复:11楼m6006_71688的帖子

专业性差异
在涉税领域,税务师更具有专业性。并且CPA考试与TA考试存在专业的差异,这种专业的差异也带来了税法考试命题上的差异。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主科是会计和审计,税法在CPA考试中以一个科目出现,而且属于副科。税务师税法考试的主科就是税法Ⅰ、税法Ⅱ、涉税服务实务这三科,其中税法Ⅰ包括了我国商品劳务税的各个税种,这些税种的计税依据与销售额、劳务服务额等流转额直接相关,而税法Ⅱ包括了我国所得税、财产税、特定行为税的税种,计税依据与所得额、财产价值或数量以及财产收益等等相关。涉税服务实务科目则涵盖税收程序法、涉税会计、纳税申报具体操作、纳税检查、税务代理等内容。
执业目的差异
注册会计师的财务审计,是依据会计法律、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和公允发表意见,其执业行为的目的是对股东等投资者负责。税务师的涉税鉴证是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对被鉴证单位涉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发表意见,从而为税收征纳双方提供合法、准确的涉税信息,其执业行为的目的是对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负责。
由于执业目的不同,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可能会造成审计质量的下降。根据管理学原理,管理决策行为与管理决策评价要进行比较恰当的分离,因为管理者很难对自身的决策行动效果作出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同样,如果注册会计师从事非审计服务中的管理咨询服务,则很容易置身于企业管理者的位置,导致其审计工作难以客观、公正。

5年前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