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运用审计抽样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审计抽样,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业务...[详细]
审计署自1989年起就着手制定国家审计准则。 1996年,审计署发布了38个审计规范。2000年审计署修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一系列...[详细]
[摘要]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审计项目的承接、风险评估、制定计划、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三级复核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方面都要有严格的控制程序...[详细]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一章(第一条至第六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治理层和管理层的含义,...[详细]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一章(第一条至第三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以及对注册...[详细]
摘要:本文论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及特点,说明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指出了现阶段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加快审计法制建设、强化对经济责任审计...[详细]
本文从财政审计与财政风险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出发, 主要论述了财政风险的诸多诱因及财政审计与财政风险的内在关联, 并对完善我国财政审计监督体系, 建立...[详细]
摘要:本文从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基础理论研究不够、缺乏系统理论指导;面向社会宣传不够、缺乏一定审计环境;法律法规依据不够、缺乏具体指导细则;专业审计力量不够、缺乏...[详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4大题,18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型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详细]
第一节初步业务活动 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 一、含义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详细]
2015年中级审计师考试 备考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中级审计师,正保会计网校教学专家特为大家整理了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详细]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详细]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①.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依据...[详细]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行为,保证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详细]
财务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资源的使用是否按照公认标准公允表达提供合理保证和独立评价。财务审计报告也涉及到内部控制、法律和制度的遵...[详细]
对无形资产审计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计划工作中不够重视,在审计的计划阶段,很少通过了解程序获取客户无形资产方面的相关信息,在制定...[详细]
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报送,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详细]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一章(第一条至第三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以及被审计...[详细]
第十二条 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信息系统审计时,应当识别组织所面临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外部风险,并采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分析和评价其发生的可能性...[详细]
第四十条 企业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重点检查所在企业经营发展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督职责情况、遵守法律法规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详细]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