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信息化推行而来的财务问题
如果企业要上线一个系统,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行研发、采购成品。
自行研发,需要较长的周期,至少要经历设计-研发-测试-调整这样一个过程,而设计过程需要搭建整个系统的架构和模块,各架构和模块所包含的内容,各内容之间的数据关联等等,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经历进行跨部门的协调沟通,收集和整合各部门的需求。研发也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整体系统周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系统与企业的适配性较高,属于量身定制。采购成品可以缩短研发时间,但成品通常是一个标准版,不一定完全适用企业的情况,有些系统可以进行一些调整,但会增加相应的成本。
系统的应用,要求整合目前的各类制度及操作、审批流程,去掉性质重复的流程以及无用的审批节点,同时在整合及梳理的过程中,发现未关注的风险点,增加审批或是控制,这是系统应用对内控体系反向提出的要求。
由于公司关键性数据全部转移到线上,就意味着增加了保障数据安全性的需求。怎样设置权限、怎样提示违规风险、怎样保障数据的加密和安全,都是对公司内控体系提出的新挑战。系统的建设,不能只依靠研发人员,很多架构和流程的搭建需要财务人员的介入,来保障最终成果可以符合相关内控的要求以及满足财务的需求。
系统建设的相关对接人,不止需要财务专业知识,也要了解系统的相关逻辑,否则会产生和研发人员沟通不顺畅的问题,双方都没有办法明白对方的真实需求,最终导致系统研发的成果与预期有偏差。
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财务管理的完善,出于数据安全性的考虑会进行集中化的管理,推动了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
将收付款、票据审核、开票、会计核算等基础性岗位集中在集团进行管理,下属公司或事业部只留下财务BP进行对接。因为集中管理,会导致基础性岗位减少,之前每个下属公司都有出纳和会计,十个下属公司加起来就有二十个人,但在共享中心建设之后,或许只需要十个人就可以完成这些工作了。财务信息化使系统可以自动化处理数据进行统计,也可以完成不同系统之间的对接和数据转换,费用审批后可以自动生成凭证,减少了工作量,也就意味着不需要太多的基础岗位进行这些琐碎工作的处理,人为的工作被系统所取代。
财务信息化带来的机遇
财务信息化给财务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问题,问题即是挑战,挑战也象征着机遇,我们怎样利用这种机遇来完善自身和企业呢?
因为新事物的产生,对原有的工作造成了冲击,想要适应这种冲击甚至利用这个机会,首先是要进行思维和观念上的转变。不能将自身局限在原有的财务核算的思路里,需要进行财务转型,站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据,让数据为自己的工作服务,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数据,被数据淹没。之前面试过一家公司,因为上线了费控系统,导致出纳和会计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里,不愿意了解系统,也不去探寻系统能带来什么帮助,这样的想法肯定是不行的。应该更加积极的面对公司管理上的变化,减少了基础性工作的时间,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了解公司业务,考虑更有价值的问题,对工作进行升级。另外也可以根据信息化的发展来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否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补充,成为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在系统上线前和上线后开展相关培训,也可以利用各种手段促进大家学习,增加相关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系统使用的意义以及能够带来的好处。
同时这种知识的补充,会让大家的知识向着多元化发展,弥补专业人才的缺失。
首先是管理层在信息化方面观念的培养,用制度和流程进行管理,通过数据反映问题,将公司整体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以内,这样的管理方式会加强管理层对于数据的重视。
其次是在公司层面的培训和宣传,让大家了解管理方式的升级,明白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对于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引起全公司范围的重视和关注。
最后因为数据安全性以及信息化完善的需求,要在公司增设部门或是专职岗位进行权限以及数据库安全的管理,控制系统风险。
财务信息化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所以在这个趋势下,财务人员更应该考虑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否需要调整,财务需要摆脱过去单一核算的思维,向着业财融合的方向靠近。财务最终会不会被系统取代,取决于你能不能提供比系统产出的更有价值的东西。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让系统取代了一部分人的同时,也会促使另一部分人转向一个更有价值的发展方向。结束后的碎碎念:之前有文章就提过,财务是否会被系统取代。我觉得短期内不会,尤其是中小公司,因为目前系统成本还是较高。但后续随着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当系统成本降低到人工成本以下的时候,有些岗位可能就不再存在了。
更多财管原创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漫谈财管“(微信搜索:mantancaiguan)
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