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有关医疗方面的科普文章,深受启发。隔行如隔山,对于专业人士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对非专业的大众来说就很难理解。如果用简单易懂的文字给大家进行介绍,就会解除好多疑惑。我从事财务工作也20年了,好多身边的朋友也问我关于财务的问题,我也试着用非专业术语给大家说说财务方面知识。
我想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到底赚了多少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明租赁门面经营超市,门面租赁费用每月1万元,在1月份一次性支付一年租金12万元。1月份销售5万元,收现金4万元,还有1万元是老客户赊账,尚未收现。进货成本3万元,付出现金2万元,还有1万元尚未结给供货商。小明用最简单的式子计算,利润=收入-支出,本月收现4万元,支出现金2+12=14万元,本月现金亏了10万元。但会计核算的利润是这样的:收入5万元,成本3万元,费用1万元,利润=
为什么会产生差异呢?这里跟会计核算的两个原则有关。一是权责发生制,二是配比。权责发生制不同于现金收付实现制,小明卖货就实现了收入,无论是否收到现金;小明进货就发生了成本,无论是否付出现金。小明虽然一次性付了一年的租金,但核算每月的租赁费用时,要按月分摊费用,费用才与期间配比。
还是继续小明开超市的例子。小明自己出钱付了一年12万元租金,进货成本2万元,小明一共投入了14万元。超市还需要安装监控等设备、继续进货,但小明没有钱投入了,怎么办呢,找小红借钱10万元,每月付小红利息1万元。1月份销售6万元,收现金4万元,还有2万元是老客户赊账,尚未收现。进货成本3万元,付出现金2万元,还有1万元尚未结给供货商。小明还购买了电脑监控等设备5万元。
我们已经知道利润是这样计算的:收入6万元,成本3万元,租赁费用1万元,借款费用1万元,利润=
再算现金账。收到现金14+10+4=28万元,支出现金1+5+2+12=20万元,现金结余28-20=8万元。这相当于财务三张表中的现金流量表的结果。
接下来说下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权益。小明在1月末形成的资产:现金结余8万元,应收账款2万元,固定资产5万元,尚未摊销完的租金11万元,合计26元。负债:借款10万元,应付账款1万元,合计11万元。权益:小明本金14万元,利润1万元,合计15万元。
从上述等式可以看出,资产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小明的投入与经营形成的利润;一方面来自于借款。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