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2024年《经济法基础》知识点预习-----税法要素

知识点:税法要素


税法要素是指各单行税法共同具有的基本要素。在税收法律里,既包括实体法(比如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等),也包括程序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等)。
1.纳税人
概念:指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交钱的角色)
区别:
扣缴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收钱的角色)
2.征税对象
概念:又称课税对象,是纳税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即对什么征税。(如所得额)
不同的征税对象又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3.税目
概念:是税法中具体规定应当征税的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如消费税中的酒)
4.税率
概念:指应征税额与计税金额(或数量单位)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分类:比例税率、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5.计税依据
概念: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
分类:从价计征、从量计征。
6.纳税环节
概念: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7.纳税期限
概念:指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
8.纳税地点
概念:指根据各税种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的具体申报缴纳税收的地方。
9.税收优惠(包含3类)
概念:指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10.法律责任
概念:指对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处罚措施。
提示:税收优惠分类。
(1)减税和免税
减税:对应征税款减少征收部分税款。(如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超过500万元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免税:应征收的税款给予免除。(如国债利息)
(2)起征点
概念: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如个人购买福利彩票一次中奖收入超过1万元的,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
(3)免征额
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如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免征企业所得税)
858人看过 1年前

全部评论(4)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