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舞弊风险迹象,注册会计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实施的审计程序的例子包括:
(1)验证被询证者是否存在、是否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缺乏独立性,其业务性质和规模是否与被询证者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交易记录相匹配;
(2)将与从其他来源得到的被询证者的地址相比较,验证寄出方地址的有效性;
(3)将被审计单位档案中有关被询证者的签名样本、公司公章与回函核对;
(4)要求与被询证者相关人员直接沟通讨论询证事项,考虑是否有必要前往被询证者工作地点以验证其是否存在;
(5)分别在中期和期末寄发询证,并使用被审计单位账面记录和其他相关信息核对相关账户的期间变动;
(6)考虑从金融机构获得被审计单位的信用记录,加盖该金融机构公章,并与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相核对,以证实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没有记录的贷款、担保、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事项。
根据金融机构的要求,注册会计师获取信用记录时可以考虑由被审计单位人员陪同前往。在该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需要注意确认该信用记录没有被篡改。
抽样方法 | 内容 | |
1.均值法 | 定义 | 注册会计师先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的平均值,然后用这个样本平均值乘以总体规模,得出总体金额的估计值。总体估计金额和总体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就是推断的总体错报。 |
公式 | ①样本审定金额的平均值=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②估计的总体金额=样本审定金额的平均值×总体规模 ③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金额 | |
2.差额法 | 定义 | 注册会计师先计算样本审定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平均差额,再以这个平均差额乘以总体规模,从而求出总体的审定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即总体错报)。 |
公式 | ①样本平均错报=(样本账面金额-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②推断的总体错报=样本平均错报×总体规模 ③估计的总体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推断的总体错报 | |
3.比率法 | 定义 | 注册会计师先计算样本的审定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比率,再以这个比率去乘总体的账面金额,从而求出估计的总体金额。 |
公式 | ①比率=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 ②估计的总体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比率 ③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金额 |
3年前
①只要使用了审计抽样,抽样风险总会存在。
抽样风险 | 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 | 形成不正确的结论,影响审计效果(更关注) |
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 | 追加更多的程序,影响审计效率 |
②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反方向变动: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险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
③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4年前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强制
要求
为便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进行质量控制和外部执业质量检查或调查,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应与其他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归档,并应能通过打印等方式,转换成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
习惯
作法
在实务中,为便于复核,注册会计师可以将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打印等方式,转换成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与其他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归档,同时,单独保存这些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