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学习心得——我的审计备考历程
说起来很惭愧,在2020年的考试中,审计仅获得了78.5分的成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申请了奖学金,没想到竟然意外获奖。虽然成绩不高,但是认为自己还是对这次审计的学习有一些小小的体会,希望能对今年备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选对老师。每个人的思维习惯会深刻地影响听课的效率,如果老师的授课方式能和自己的学习思路高度契合,那么听课就会变得相当有效率甚至很有意思。在试听了许多老师的课程以后(有网校的也有非网校的),我惊叹于网校荆晶老师授课的逻辑性和引导学员学习和思考的方向性(即荆晶老师一直强调的审计学习需要“先搭骨架后塞肉”,在明确审计工作大体思路和框架的前提下,再充实以具体的内容,从而解决审计学习“听看天书”的问题,审计之所以有“天书”之称,个人认为,除了审计作为舶来学科,其翻译所用的语言表达偏离日常用语的问题外,最关键的就是初学者无法从总体上有逻辑性地把握该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的目的性,不能知其所以然,所以就很茫然),另外,荆晶老师对考试规律和考点的把握也相当到位,能很有效地提高备考的效率。如果您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跟我类似,也是偏向建立在严密逻辑性上的理解而不是囫囵吞枣式的应试记忆,并且追求学习上的完整性和有用性,而不仅仅是通过考试,那么我相信,荆晶老师是您的不二选择。
其次,选好习题。熟练,是通过考试,甚至获得高分的必须。在保证习题的时效性和答案的准确性的前提下,追求多多益善,只要有时间,能找到的习题都找来做,要熟练到考试中能提前完成所有试题,才能心中不慌,游刃有余。如果备考时间确实紧张,那么平常完成网校题库,考前冲刺时疯狂刷网校的机考模拟,也能充分熟悉考试形式和考点内容。
最后,注重联系。审计的各章节的内容不是相互孤立的,“XXXX贯穿始终”是我们在学习审计时经常看到的一句话,所以要从总体上把握其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并且阶段性地进行总结(听荆晶老师的课就好了!)。审计也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其与会计的联系尤为紧密。强烈建议同学们先考会计或者与会计同时备考,不然在面对一些实务性和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尤其是最后19分的综合题),就会无从下手分析,更组织不起相应的答案。另外,学以致用,把审计的思路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即使并没有从事审计工作,但是分析分析单位的内控和风险点,以及提高自己与财务相关的人员交流时的“专业性”(把人唬住)总是可以的吧?多吓唬几次别人,你就会觉得自己对审计的理解又加深了许多(不信您试试)。
在最后,预祝今年备考审计的同学们都能获得理想的成绩!
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