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注会备考及考试回忆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经济的不景气,以及工作中的摇摆不定以及对原来行业的心灰意冷。 2020年老婆考试考上了镇政府的一个岗位,工资比原来低但是能照顾孩子,离家也近不用那么起早贪黑的上班了。
首先谈谈我为什么要考注会,上学是一个学渣虽然学的金融专业,但是毕业后就记得会计恒等式借贷必相等,由于不想记这些借贷科目,导致会计的课一直逃课。上学时期舍友有两个考注会的那时候是五门,我一看那么厚的会计书,直接没有勇气去了解注会那是在2007年。随后和会计是平行发展没有交集。直到2019年是陪媳妇考中级会计的,结果一次过了三门,随后有了一个想试试考注会的想法。但是心里头还是有点发憷,就和媳妇商量有没有必要考注会,媳妇非常支持我继续学习。
我分析了下,中级和注会会计的知识点的重合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难度绝对不是一个等级,经济法,财管都要比中级难得多。还有税法审计战略。怎么才能一年过六门呢?是不是有点想多了毕竟一年过六门的概率太小了。但是我还是报考了6门。
中间的学习过程我觉得再多的描述也无法形容备考的艰难。用一些数字来说吧,打印纸我用掉了2大包大约5000页左右。墨水三瓶。打印机用了3个墨盒。早上5点半到6点起床,晚上11点半左右休息。有些考友都在劝我还是要学会取舍,在我看来无非就是多过一门还是少过一门的事,要么2年拿出来要么3年拿出来。其他的没多想,中途不考压根没想过,就是努力过结果顺气自然。
我的学习计划就是先学会计审计财管因为这三门必须形成肌肉记忆,不和经济法战略这两科一样最后几个月突击就可以搞定的。因为有点中级的基础,会计财管学起来不是太吃力,但是到了审计就根本听不懂了。那怎么办呢,想过是不是刷题通过题来理解课本,最后直接否定了,还是听课后回归课本吧。坚持自己的想法,所有科目必须回归课本。
怎么才能通过60分呢,客观题覆盖面太广了,而且必须所有科目客观题在32-35分左右,后面得23到30分才能有可能通过考试。所以所有科目必须重视客观题,客观题做好了才会有基础通过考试,主观题太不确定了。所以一开始备考我就特别注重小的知识点,不懂的就回归课本找依据。
上面的备考其中遇到的困难还有税法,知识点太琐碎了,还很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我每天早上学审计的时间拿出来分配给税法,晚上学习审计。早上拿出两个小时看书做题。这样坚持了2个月有点效果了。当时的策略是税法客观题在32分左右,4个计算问答题最好在15-18分左右,后面两个综合体再拿16-18分,就基本及格了。
再说说我一些考场上的回忆吧。
首先说下会计,考场上我抽到的是17 号,段履行确认2018和2019年收入的那套,基本第一个确认合并成本和商誉以及非同控下购买日抵消分录的那个题基本满分了。段履行确认收入这个题做对前两问。后面综合体金融工具目前也没出答案,我记得我就第一问划分为摊,第二问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第四问永续债划分为其他权益工具了,这个题我也没有把握。最后一个综合题前三问主要问的退货率估计后的变更问题,有3问做的还可以。客观题估分在32分。所以最后的成绩看天意吧,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就是客观题得32左右,主观题后面正确作对1.5个计算分析题,两个综合题得15分左右。看命运吧。
财管我现在记得我客观题得了32.5分有四个多选不记得怎么选择的了,因为用的排除法,假如都按错的算得32.5,其中我还改对了5分的选择题,后面主观题做的一个纠结啊,40分的计算分析题,2除了游乐园做的比较全其他的都没做完,最后一个综合题就做了4问。真是不想回忆。看命运吧。
审计多选单选也在32分左右。后面给的答案也不太全。根据老师的讲解这科大概率会通过考试。
税法做的相对较为不错,大概率会通过考试,我抽的那套题是最后一个综合题为弥补亏损的那套题。四个计算分析题答的还不错。
经济法蒙的比较满意,客观题34分,主观题票据满分,破产重整根据老师讲解的采分点8分是有的。后面两个综合题基本判断都对了就是现场立法的情况比较多。初步估计两个综合得15分问题不大。
战略做的不太好,客观题没有达到预期估计在28分。后面那个25分的综合题做mp3的那个,做的还可以,前面简答也是根据问题把课本原文引用了下,直接复制粘贴的较多。
总结一句话,努力了一切看天意吧!!!!!我真的一次想过六门。。。。。
为什么要写下来呢!主要是想记录下,省的没有一次过六门心情低落没心情写了。
全部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