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关闭
设置

考注会,是为了什么?

每年成绩出来之前的焦虑,成绩出来之后论坛上的热闹,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几天偶然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在报考注会,考试到是为了什么?我大概简单地总结了以下几条,欢迎各位陆续增加:

一,为了名誉

比如说同是一个会计科班的同学,比如某君在未考上注会之前低调,考上注会后立马昭示天下,同学会也积极参加了,同学群里也积极发言了。

二,为了情怀

这个倒和本人比较相似,明知就目前现状而言,考得上或考不上对个人无影响,但仍旧要去考,只因为若干年前就参加过这个考试但失败了,每年都是不甘心,于是第二年就卷土重来,如此周而复始。而且即便未来能考过,本人也不会就此改变人生态度或生活习惯,也不会再告诉其他认识的同学或熟人。原因很简单,因为毕业了二十多年无音讯,突然有一天,同学们得知我注会刚刚考过,是赞扬呢,还是在几乎被遗忘中唤起回忆呢,恐怕第一反应是“怎么才?”

三,为了增收

这个估计是大多数正常人的思想,因为有签字权,业务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但明晃晃的证书是镀了金的,一般所里的有证人员算是比较缺稀的,收入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四,为了跟风

本人第一次就是这样的心理,甚至连注会是什么都不太懂的情况下,毕业当年就随大流和同学们一起买书,一起报名参加考试,这倒有点象超市的大妈们选购商品时看到很多人围在一起购买什么,立马也跟着购买。

五,确实需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

这大概就是在实践工作中遇到了瓶颈,也明白自身的短板,但苦于平时不大能专心潜下来研究这些,于是通过报名考试,看到每年交纳的银子份上,也得努力学习,反倒是通过或未通过,对己目前现状没太大影响,单位的体制决定了即使你拥有这个证书,也不可能立马在收入上有立竽见影的效果。

六,为了升职

有些企业可能比较注重硬本本,比如高会和注会,拥有这张证书,也许也不能给实务工作带来什么质的改进,但是每年在单位评选职称,等级绩效评定时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收入的增加。

七,为了证明自己

比如说已经考取了法考,高会,税务师,精算师,CMA甚至ACCA后,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趁热打铁,刹不住车,于是也投入到注会的大潮中,一般来说,这类人群的注会通过率很高。

八,为了转行

有些并非财务或会计科班出身的,也实在无精力去重修第二专业,于是把报考注会当成一个跳板,通过注会后,相当于已经入这一行了,但究其实质来说,如果没有多年实践经验铺垫,工作中并不可能立刻发挥作用。

九,CEO与CFO之间的互转

比如有的财务总监,想成为CEO而努力考注会。而有些营销或技术业务出身CEO,之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是“财务方面的我不太懂”,为了能让自己更好的管理高管,于是也投入到注会大军中来。

十,为了兼职增收

比如考上注会后希望能当上某公司的独董。

说了这么些,考注会的初衷恐怕还是没有全覆盖,在这里我自己的感受是,如果单纯为了增收,建议不要考注会,因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考试的过程是一个拉锯战,持久战,比拼的不仅是脑力智力毅力,还有体力,还有家人环境的支持等等很多局外因素,而且在拿到注会后,也未必就能立刻改变什么,比如说如果原单位不景气,而苦于自己年纪大了而不敢跳槽或转行时。事在人为,人生需要合理的规划,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其实都很有限,特别是对于上班一族来说,时间是硬伤,同时,人生中可选择的道路也很多,注会证书在有的人手里成为如虎添翼的法宝,而在有些人手里可能只是躺着睡觉,我们每个人应该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纸证书,战略规划很重要,既然选择报考,就要认真对待不可轻易言弃,也许,当我们暂时没拿到证书时可以思想目标明确高度专注,待真正拿到证书后反而又会有淡淡的失落感吧,这些应该都是正常的。

5404人看过 5年前

全部评论(43)

二星青藤勋章
豹大神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