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设置
又是一年等成绩的最后时刻,这样的等待对于辛勤备考半年的普通考生而言或许最为焦虑,无论结果如何,理想的结果是对自己一种肯定和鼓励,以饱满的信心投入明年备考,欠佳的成绩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与磨砺,前提是曾努力过。
饱和的新人市场——清晰的职业规划
以往在辅助会计岗位的招聘我不会过度关注面试者的证书获得情况,更多是关注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清晰度,一个过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企业,需要有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担当,加之本人一路走来几乎无人在职业生涯上有过指导,故而我会给态度极佳的新人一些机会,希望能为与我共事的新人在专业能力的积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上提供一些帮助。几年来的经验告诉我,相对而言学历和证书还是在某个层面上体现了职场新人可塑性的强与弱。上个月本人参加了几所高校的双选会,收到了为数不少的财会专业应届毕业生简历,通知面试的只占简历数的十分之一,而最终录用的只有两人。除了清晰的职业规划,这次的招聘我将初级设为了门槛,而所在公司总经理对形象提出了要求。其实相较社招者,应届生没有惯性思维存在,更能快速适应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从培养和管理上也能更适应公司发展需求。
断层的中高管理——机会临前的准备
今年下半年我接到集团调动的通知,然而迟迟无法就任,原因是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接替者。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一定的储备工作,但是储备人员认为我短时间不会异动,我一再提醒却还是迟迟没有去全面准备,只是按部就班的做好本职工作,当机会来临之时却失之交臂。我不知道她此前是持何种心态,或许是根据眼前的待遇做着对等的工作,或许是因自身能力不达而有所逃避。我们不乏碰到画饼的领导,以前我也是持以反感的态度,现在想来,画饼能激励自己的话又何尝不去认同呢,退步一步而言,领导连画饼的机会也没有,这样的企业大多没有过多的职位上升空间。一路走来,但凡对自己有所要求者,三年左右的时间要么能在公司职位上有所提升,要么提升无望者会去另行高就。我很少跟自己部门的同事灌输忠诚,我提的更多的是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让他们保持随时跳槽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简单的换一个工作,而是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不差于现有的工作。每年我会接到猎头或朋友推荐的工作,我会从中选取一两家公司参加面试,更多的初衷并不是想跳槽,而是了解各行业对财会人员的需求,以补充自己的短板。
稀缺的复合人才——模糊的企业边界
去看各行各业新兴公司背后的投资者,会让你感到诧异,其实企业的业务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从以前的价值链到现在的生态圈,企业亟需复合型人才。本人加过一个微信群,这群成员大多是CPA通过者在备考司法,过了两年,这群改名为“备考司法的注会顺道学英语”,原来是很多都已经考完司法和CPA双证,学习英语来弥补自己的短板。CPA考试如果以应试为目的很多科目确实可以摒弃教材,但CPA六科的知识框架是系统的,我一直都是以教材为本,随着工作阅历不断增加,愈发感觉到每科知识的实用性。作为公司业务的核算和监督者,脱离业务的财务是很难有所作为的,无法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数据,更难起到事前指导业务与防范风险的作用,跨部门间的沟通底气和效率也会大打折扣,甚至相互变得不理解不信任。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多数人考证的初衷为升职加薪,但是往往又难以坚持,但是连升职加薪的初衷都可以抛弃,又何以谈理想。不要假装很努力,结果不会欺骗人,如果真的很努力,结果会驳斥所有对你持有异议的人。人往往在最艰难的时候会选择放弃,如八九月份备考的你,而恰恰这个时候最接近成功,因为只有此前的付出才会有艰难的感受,打酱油式的备考是不会有艰难感受的。如果没有家庭和贵人相助,那么建议收起懒惰和安逸,眼前的努力常常难以直接带来经济利益,但请坚持下去,坚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真谛,有些风景只有站在高处方能看见。


3720人看过 5年前

全部评论(24)

请稍等,正在加载
分享
扫码下载APP 关闭

帖子回复及时提醒
听课刷题更加方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