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定要买教材吗?教材跟应试指南怎么选择?
上期报考的战略跟财管,都是买了应试指南,然后刷官网的题目。算是高分飘过吧。听说有几门科目必须要买教材,光应试指南不够,但是要尽量精简一下,(一来穷,二来强迫症。)
今年报考了4门,会计、审计、经济法、税法;所以求教,有哪几门课,必须要买教材?
说说纠结的原因吧。。。
本人算是有强迫症,一本书一定要全部扫完才算数,如果不是实在不懂,会死磕。宁可多刷两遍,上期就是应试指南刷了2遍,应试指南后面的题目刷了3遍“很整齐的那种”
本来打算今年放弃应试指南,只刷教材,然后刷网上的题目。但是看过18版的会计跟审计教材。不得不吐槽一下,排版烂就不说了,语言表述根本就是FRL。
用高老师(高志谦)的话说,写出来就没打算让你看懂,不绕两个圈体现不出这东西高大上。
所以能不买,就不买,而且凭通过的两门的经验来看,至少财管与战略,完全完全没必要。战略教材的例题确实有用,但是多刷几遍题目效果也完全超越教材,细节问题,应试指南没包含到的部分太少,而且根本不影响得分。倒是影响网上刷题的信心。应试指南的题目跟网上的题目,几乎都是重复的,如果全部网上刷题的话,应试指南只有前面的正文总结有用。所以就更纠结了。。。
再次求教都看过的大神,有哪几门课必须用教材,用教材的这几门不配应试指南行不行?也就是说根据这4门课的性质来二选一,能搞的定不?或者有哪门是逃不掉一定两个都要买的。
为啥发了贴看不到?
另外,吐槽下答疑老师,(个人观点,非攻击性,不喜忽喷,版主可提交建议,但勿删!)。
上期的财管考了88.5,出考场就知道太紧张,有个计算题混淆了,错了4分,不然就93.5分,按现在的排分来看,应该可以拿奖学金。(当然一定有很多同学也会有这样的情况,这也说明能力不够,并不遗憾。)并不是炫,只想说,这么考的唯一理由就是,所有的问题背后的原理都知道。另注:很多同学都要什么财管必备公式什么的,没事就拿来背,不理解,反正我只背了一个,BS模型实在不懂,用黄老师(黄胜)的话说,推这个得了诺贝尔奖,然后就放弃了。
任何知识性的东西,都是有背后的原理,背后的逻辑关系,而每个问题,答疑老师的绝大多数回复都是把书上的原话复制下来,然后就“所以XXXXX。”
当然书上都有,有些也许不记得了,需要答疑老师提醒,但更多的是不理解,而不是告诉学生书上就是这样说的,(这不是废话吗?)
如果都这样,答疑存在的意义在哪?既然没意义,直接造个机器人,建库搜索,这样能节省大量的成本,而且还更快。
建议:答疑全部分4步走:第一步,直面问题,没理解学员问题的直接问,这一步,要干脆,直接,别绕弯子,别反问;第二部,引用原文,原文怎么说的,直接拿过来,别参差理解。第三部,解释原文的原因。这一步需要尽可能的详细,有必要的话,编辑案例或例题辅助理解,比如说某个法律条款,为什么会这样制定,为什么有的三个月,有的六个月,为什么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这一步讲的好,背诵时间节省至少3倍。第四部,延伸,根据一个问题,相近的一些,或者容易混淆的一些,或者为了辅助某个知识点而延伸案例辅助理解的部分。这一步如果问题实在单一,可以跳过。
6年前